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8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44集
佛滅度後有聞持說法處,
有法在處則有佛全身在,
如佛現身說法令其成就,
乃弘經教不懈怠之所感。
「佛滅度後有聞持說法處」。有持經的地方,就有佛的全身在,等於建塔的功德。有人能夠說法,佛陀就遣化人來此聽法,在家、出家二眾之外,還有為佛感化過的天龍護法,也來此空間聞法。.
從〈方便品〉開始,佛就很重視這部經,過去的方便法都是為這部經做基礎,引導人人先看透世間人事物,才能引入這圓融的道理來;所以很慎重向大家說,要很恭敬這部經典,就像佛永住人間。
佛陀的晚年一直很擔心,這經法要如何傳下去?人間菩薩道要如何永續?在〈法師品〉這一品,能持經、讀誦、書寫、講說,鼓勵人人要很重視這部經。而傳經就在佛滅度後;只要有這部經的地方,「有聞持說法處」,只要尊重這部經,願意聽、歡喜聽,長期聽,又願意受持,受持有心得,願意弘傳說法;有法的地方,就像佛陀住世一樣。
「有法在處」,法所在的地方,「則有佛全身在」,只要這部《法華經》的精神理念很完整所在的地方,就有佛的法身、佛的全身,不須復安舍利。
「如佛現身說法令其成就」,《法華經》所在處,就如佛在說法一樣。雖然壽命不離開自然法則,但是法是無窮盡,法無始以來就常住。
在塵點劫前,大通智勝佛時代,無法算計的長時間,十六王子所聽的《法華經》,再覆講、複說的法,與眾生所結的緣,還是連綿不息。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佛現相在人間,壽命與人間法則無二,只是思想、觀念超越一切凡夫的思想。
真如覺性就是不生不滅,塵點劫前,一直到未來無始無終的時間,佛的法身是永住。我們若能體會了解佛的全身就是真理,人人用心去體會這個道理,道理就活在你的真如本覺裡,就如佛現身,真理復活了。
法已經復活,我們體會真理,就與覺相契合,叫做契佛心。前覺與後覺,我們要趕緊將這個法再傳給後面的人。佛陀走過了,菩薩也這樣走過了,現在雖然還是凡夫,我們也同樣在求法,也要往這條路走。
凡夫還有煩惱無明,就是欠缺那個理的水。法譬如水,能洗滌我們心的垢穢,能成長我們的慧命。只要我們有決心,趕緊聞法、持經,將聽進去的法用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道理,在人群中多見聞,就是本覺覺性已經接近真如法,慢慢就能成就。
「乃弘經教不懈怠之所感」。我們要弘法利益眾生,就要不懈怠,誠意方殷,自然諸佛現全身。所以,我們學佛法,要好好堅持這分信念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