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法師品》能行三法 利己利人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80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41集

法華文句三軌弘,
傳經教必須具備,
利物以慈悲為首,
須有以忍辱為基,
說法以忘我為本,
處於諸法空為座,
能行三法自他利。

弘經,必備三軌法,即入如來室、著如來衣、坐如來座。我們人人開始發心持經弘法,要有這三種必備的方法。在《法華文句》也很重視,整理成三軌法,提醒傳經的人必定要具備。

我們要利物,利物就是救度眾生。三途六道在人間都看得到,六道,加上人心不調和,時時起衝突,瞋恨仇視不斷,為人間製造禍端,都是很痛苦不堪的人生。人生苦不堪,要脫離這種生死,唯有佛陀的教法。

佛陀覺悟天地宇宙萬物真理,讓我們對一切人與事,在內心很透徹了解,沒有起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的心態,自然就能顯出人與人間互相生活的規則。

佛陀在〈法師品〉這一品,一直以藥王菩薩為當機者。因為藥王菩薩身體力行在《妙法蓮華經》這圓教,他求法心切,在人群中發願,所以藥王菩薩是〈法師品〉最適合的代表。

佛陀很刻意地再呼喚藥王:「你要注意聽,這持經的困難、持經的功德,哪怕只聽聞一句一偈,也能得到諸佛護念。」法若有聽入心來,表示你能下定決心,堅定信心,就能起步;你有起步,自然護法龍天就會保護你,也是諸佛所護念。

發心之後,開始「利物以慈悲為首」。就是要利益眾生,所做一切,體會眾生的苦難,了解眾生生死輪迴,了解眾生人間煩惱、無明造業等等,佛陀期待弟子都能利益教化眾生,叫做利物。不論是人物、動物,所有一切生命,我們都要展示慈悲的心,要以慈悲為首。

「須有以忍辱為基」。修行沒有那麼容易,一定要忍辱,若沒有忍,這條路走不下去。儘管這條菩提大直道很直、很平,但是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困擾這個正道,也是很常有的事。我們要那分懇切的心,專心堅定,真的要很忍;否則,利人的工作,真是困難重重!

「說法以忘我為本」。《金剛經》也說:「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。」能說法的人,也不是天生就會說法,也要很用心在人群中看人間事,用功去體會,了解法。

「處於諸法空為座」。諸法都是空,無人相、無我相、無壽者相,什麼相都去除掉。「能行三法自他利」;以大慈悲為室,以柔和忍辱衣,以諸法空為座,這三法若能用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煩惱去除了,這是自利。接著將心得再分享,這是利他。看大家有受用,落實在生活中,開闊地在各地付出,這就是歡喜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