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7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28集
又四信為念力,
四弘為願力,
大智為善根力;
謂志能率氣,願能引志,
發真淨大法宏誓。
「四信為念力,四弘為願力」,四信者,四種信心。
第一就是信根本,信根要很深,因為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是「眾行之源,信樂真如之法」。佛陀對我們說,人人皆有真如本性,人人可成佛,人人本覺真如與佛一樣,不增不減。
但是我們不了解,佛陀才得如此婉轉誘引,從小教方便,方等、般若,一路接引,希望我們能發大心、立大願,走入菩提大直道,這是佛陀的慈悲、智慧。
「眾行之源」。佛陀教導我們要循此方向走過來,我們不僅要相信,還要常常抱著歡喜心,「信樂真如大法」。相信佛陀所教育,無不都是發自我們內心的真如本覺,很甘願、很歡喜地去付出。菩薩都是甘願做,歡喜受,因為他有信根。
第二要信佛。相信佛陀所說的法,我們才能信樂。塵點劫以前,直到在娑婆成佛,這多麼長久的時間,佛已經圓滿成就大功德了。佛所說的法,我們都很歡喜,完全信受奉行。
第三要信法,就是「信樂法之大利益」。佛法利益眾生,我們要相信。法能讓我們入心,入在人群中,時時歡喜,聽到不如意的聲音,看到惡色惡行,我們心無掛礙,心存感恩。我們若能如此,就是法入心,用法在人群。這就是信法,「信樂法之大利益」。
第四要信僧,「信樂僧之大行也」。若沒有僧來傳法,如何傳法在人間呢?在〈法師品〉,佛陀盼望要有出家的僧人,願意受持、讀誦、書寫、講說,辭親割愛,專心一志,為法忘軀在受持,無非就是要將這個法傳在人間。
這四種信心我們一定要深信,我們有信才能入佛之道;這四信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力量,學佛就要一貫四信力。
「大智為善根力」,大智慧要從善根力開始,否則,也無法堅定我們的信心、志願。「謂志能率氣」,我們修行若沒有志氣,信願行很快就消失了。志氣,能率領我們向前直衝,向前精進,這就是率氣。一口氣就要到位,中途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無明風浪,都不受影響。
「願能引志,發真淨大法宏誓」。沒有志就沒有願,有志才有願,這個願能引導我們的志願力,讓這個志願、願力,互相為伴,讓我們發起真淨大法宏誓。
清淨的大法,就含藏在人人真如本性中,我們人人本具寶藏,只是我們上面覆蓋一層一層厚厚的無明;現在,我們已經將無明一層一層撥開,啟發我們的「真淨大法宏誓」。入人群中,貼近佛心,視眾生如己子。佛有這樣的心願,我們也同樣有此心願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