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7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13集
奈何眾生常在如來肩背而不知,
持經人所趣向悉與一實法相應,
眾生應隨方向而禮敬當興供養,
秉誠一念心意虔敬攝心尊禮讚。
佛陀愛護眾生,好像所有眾生都是他的孩子,他對孩子的疼惜、愛,都是平等的;就像父親常常將孩子背在肩上、背上,用這分愛疼惜眾生。眾生的一切,佛陀都捨不得放棄;奈何眾生常在如來肩背而不知。佛陀如同慈父這樣背著我們,希望人人都能悲智具足,慧命成長,這是佛陀對待眾生的心意,眾生卻還是不了解啊!
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開示眾生,人人本具佛性,希望眾生能依照佛陀所說教法而修行,入人群去體驗。體會眾生為什麼會有這些苦,為什麼無明會集來這麼多的煩惱;造六道的業,受三途苦報,這是如何集來的?在種種煩惱的眾生群中,鍛鍊出轉煩惱成菩提、轉煩惱成智慧,我們必定要入人群中去。
佛陀所說的教法,期待人人能持經、誦經、讀經,我們還要如法修行,成為持經的人。不只會讀、會誦,我們還能依教奉行,這就是佛陀所盼望我們的。
「持經人所趣向悉與一實法相應」,真正想要持經,懂得去說法的人,他已經與一乘實法相應了,所以我們眾生就是應隨方向而禮敬,當興供養。
持經的人,若依照佛所說法持誦《妙法蓮華經》,菩提大道就是成佛之道,他一定是依佛所說教法而行。我們應該起尊重、禮敬、供養的心;我們若能尊重持經人,法就能普遍盛行。你尊重,你願意投入,人人向著法來聽、來體會、來了解,自然大家就會一心持誦《法華經》,行成佛之道,菩薩道的盡頭就是成佛的境界。我們一心一志,懂得隨著他的方向而敬禮,身體力行跟著他走,就是供養。
「秉誠一念」,秉持一念誠意,「心意虔敬」,很虔誠來敬養,我們照顧好自己的心,信根深,對講經的人深信不疑,用心跟著他學習。「攝心尊禮讚」,對持經的人,這樣攝心尊重、讚歎、敬禮。
前面提及,起一念惡心,毀訾持經的人;現在則是起一念虔誠的心,來成就持經的人。不只成就,還要護持;不只護持,還要身體力行,如此,佛法就能永恆在人間,淨化人心,社會、天下才能平安、祥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