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7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14集
敬仰持經宏願,志念親近供養;
對上含有親近,用愛鋪路表敬;
對下含有誠情,憐惜愛護意念。
累生佛肩所荷負,持經在處報佛恩。
法要流傳在人間,人心要有法,就是天理在人心;心中若沒有道理,就無路可走。《法華經》就是乘佛教育,要我們將這個道理永遠鋪在人間。佛來人間說法,他的教化要讓我們了解人間苦,人間無常多,人心煩惱、惡念,變化多端,都是從人與人間這一念心不規則,就脫離了人間的道理。
持經宏願,我們要用敬仰的心接受這部經。佛用四十多年的時間教育眾生,到了晚年,一定要很清楚明朗的讓大家重視這部經。所以,他開始讚歎持經的人,即便是一句一偈,或者全心受持,讀誦、書寫、講說、如法修行等等,希望人人都要敬重。
我們對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要心存敬重,聽法入心,好好受持這部經的教法。我們自己受持,也要敬重別人在受持;倘若自己無法受持,他人在受持,我們隨喜讚歎,還要發宏願,「志念親近供養」,我們要親近、供養,最好也能身體力行。
常常聽到讀書會,「我聽法很歡喜,再來發動,不只我自己複習,也要請大家一起來複習」。有人發起這種再複習,再複講、複聽,我也要起隨喜心加入,人多氣旺,大家對經典讀誦就會提起興趣。
聽法多少入了心,自然過去的習慣能改變。一旦行為改正過來,家裡的人歡喜,朋友、親戚也互相往來了,自然這個法就會愈來愈普遍。此所以我們要用心弘法,能改變人心。
「對上含有親近」,對上,我們學法要有恭敬的心。他受持經典比我更精進,讀誦經典比我更入心,比我分析得更清楚;他對這部經的了解在我之上,比我更透徹,所以我要尊敬他,這是「對上」。
「對下含有誠情,憐惜愛護意念」。對下,是說新發意聽經、初學佛法的人,我們也要疼惜他這念道根。這顆種子才開始落地伸根,向上萌芽起來,我們要用很憐惜的心、用很誠意的心照顧這粒才剛萌芽的種子。
我們要常常記得,佛陀肩所荷負眾生,他疼惜眾生就如疼惜幼子一樣,累生累世都將我們背在肩上,如大慈悲父,也是眾生的大導師,我們一切的慧命、道根,就是依賴著佛這念愛心,將我們牽引過來,讓人人知道如何走在這條路為人群付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