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70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12集
背負曰荷,在肩曰擔,此經法藏是如來全身。
讀誦是經者,則為如來肩背上之所負荷所承擔,
乘如是法而來人間開示,令眾生悟入一乘實法。
「背負曰荷,在肩曰擔」,背在背上叫做荷,擔在肩上叫做擔。譬喻我們要傳承這部經典,責任很重啊!佛陀講《法華經》之前,用了四十二年的時間講「阿含」,說「方等」,又開示「般若」;到最後,就要傳承《法華經》。
佛陀開始弘法利生,因緣成熟了,一群一群與佛有緣的人,從舍利弗、目犍連、三迦葉等都來皈投在佛陀座下,幾年的時間就已經千二百五十人俱了。雖然常聽佛說法,卻只停滯在四諦、十二因緣法;了解人間是苦,三途可怕,六道輪迴苦難斷。
隨佛修行的人就此停滯不前,儘管佛陀要提起人人的信心,要相信自己具有與佛同等的真如佛性。大家也都了解這個佛性,但是他不敢入人群中去,他擔心在人群中很容易受影響。儘管信佛,但是經不起一句毀謗,或者輕輕一句違反佛的教法,就無法去應對,很容易就受影響。
比如大家看待慈濟人,只要穿起慈濟的制服,或在路上行走,或者與人談話,或者搭車、搭機、乘船等,大家都用高標準衡量慈濟人。可見,要穿上這套衣服,我們肩上所承擔的責任,就要讓人人看我們很圓滿,真正為人人所稱歎,人家就不會批評我們。
同樣道理,出家人在外面,舉止談吐都要很小心。所以說,我們要弘揚這部經典,就像背在背上很沉重的負荷,或者肩上挑很重的擔子。因為「此經法藏是如來全身」,這部《法華經》就如佛的全身一樣,法藏無量。卻是我們還有一點瑕疵,要更加用心,自我警惕,菩薩路也才走得通。
同樣的道理,走這條菩薩道,就是弘揚佛陀的教化。所以,「讀誦是經者,則為如來肩背上之所負荷、所承擔」。修行者,或者是學佛者,只要你有在讀經、誦經,你一定要懂道理。若不懂道理,你的一切行為卻都是佛陀要來承擔;慈濟人在外面行為不當,這個責任也要由我、由慈濟來承擔。
所以,當大家用放大鏡來檢視慈濟,我們要用感恩心,還要有決心入一乘實法。「乘如是法而來人間開示,令眾生悟入一乘實法」。佛陀來人間,就只是這個目標,盼望人人能夠徹悟了解世間一乘實法的真理;一乘實法的道理就在《法華經》。我們學佛要很細心、很明確,倘若智慧不夠,信心不堅定,一點點的無明風襲來,我們就受損了。最終就是將法滅掉了,這就是毀滅佛法的罪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