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6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203集
覺有情人勤修,
持大乘法精進;
七眾歸依如來,
供養敬視如佛。
明菩薩欲圓滿菩提,承願弘經。
發菩薩心的行者,叫做覺有情人;覺有情人,持大乘法精進;把握當下,日日勤修、時時勤修;放縱不得、懈怠不得,生生世世都要勤修!
晚課時常會誦到《普賢警策文》:「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斯有何樂」,我們要及時,「如救頭燃」,好像火已經逼近眼前,若不趕緊熄滅,就有燒身之患啊!
四大不調,天災、人禍,一發不可收拾,我們覺有情人,現在就要殷勤精進,好好地「持大乘法精進」,精而不雜,進而不退,既已發心,就不要再有雜染心,我們要專精一志,向前精進,不可停滯不前。
現在來到〈法師品〉,佛陀很用心,鼓勵人人要持大乘法,持經、受法,要勤用心聽經,即便一句一偈,起歡喜心,就有功德了。
我們千萬不要以為:我聽經已經聽很長一段時間了,功德不就很多了?是有功德,但是你的煩惱、無明沒有去除,在人群中沒有結好緣,不願意行菩薩道,沒有開闊自己的心胸、包容天下眾生。聽一句一偈,不過是下一顆種子而已,心田若不耕耘,這顆種子還是同樣被雜草給包覆住。因此,我們要好好很用心「持大乘法精進」,才不會辜負佛陀現相,應眾生根機為我們說法。
「七眾歸依如來,供養敬視如佛」,佛陀有七眾弟子,就是出家五眾、在家二眾。出家五眾,就是已受具足戒的比丘、比丘尼二眾;還有沙彌、沙彌尼,是小戒;以及式叉摩那,就是帶髮修行的學法女,這樣就有五眾。
還有在家二眾,就是優婆塞、優婆夷。這是佛的七眾弟子。這七眾弟子應該供養大乘法。要奉持法,要敬視如佛,有法的地方,如同有佛在。對法敬視如佛,一句一偈入心來,起隨喜的心,身體力行,發大心、立大願,勤修精進,不要懈怠。
菩薩欲圓滿菩提道,我們必定要「承願弘經」。承願,我們既然發四無量心,立四弘誓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我們就要斷煩惱,勤修佛法,在菩提道上行六度萬行。在人群中,我們還要發「慈悲喜捨」四無量心,才是真正學佛者。我們學佛,要體會佛的心懷,佛的心懷就是真理,真理遍虛空法界,收納在我們的真如本性,就是佛心為己心,要殷勤精進,浪費時日就很可惜了!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