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密行第一 諸佛長子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6051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89集

修行靜思惟修,
或數息或觀心,
當須專志一境,
念念相續安住,
其心不令散亂,
是名安住佛法。

法如何才能入我們的心呢?修行。要用靜思惟修,心要時時靜思惟,不要讓它散亂掉了。平時我們的見解、思想常常緣在眼前或者過去的境界;事情都過了,還念念不忘,這種散亂心從過去引到現在,又一直思考到未來,一刻都不停歇。

修行最重要的,就是要摒除過去的雜亂心,放下未來的一念心,把握現在。未來其實就是現在,現在剎那間就過去了,彈指之間就在未來。時間是這樣在過,卻是我們的心念、思想沒有停歇。

我們到底從何而來?要往何處去?去來之間,如何讓我們的身心與諦理真如會合,這很重要。修行,心要定靜不動,身心合一,讓我們好好思惟修行。這個思惟,要先練習心如何定靜,不會心猿意馬,就要用數息觀。

每天早上,或者睡眠之前,利用空檔時間將身體坐端正,調理好氣息。呼的起點,心要貫注在丹田氣海,將氣慢慢呼出去,再從外面吸進來,回歸在丹田。一呼一吸的同時,心與身合,用此觀我們的心。心若散亂,還沒數到十,心就跑到別處去了,這就是雜亂心。

數息觀,能觀我們的心,好好守住這念靜思惟,切莫心猿野馬,要訓練到心思合一。「當須專志一境」,專志沒有二意,心要專在這項志,身心合一,就如同我們做事情都要發心如初一樣。

五十年前的一念心,五十年後四大志業都成就起來了。寸寸愛、分分情,共同一志,眾志成城,人人都是專志一境,沒有二意,從一而生無量,一路走過來。只要我們的心方向對準,那念心就是最真切的道場。

「念念相續安住」,要將我們的心志安住好。修行的目的,就是要讓我們心志專一,將無明煩惱、惡行惡習完全去除,轉向精進;那種精而不雜,進而不退,廣度眾生的這念志向。

「其心不令散亂」,我們修行要先調好自己的心,就像數息觀一樣,無論從一算到百,算到千而萬,都沒有讓它混雜掉,中間沒有起雜念。心不令散亂,立一志而沒有二意,叫做「安住佛法」。

羅睺羅,平時用心修行過來,慢慢累積了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的基礎,待人接物、起居動作,無不如規如律,這就是修行的品格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