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201605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90集
心意柔軟已知授記有分,
寂然屏息諸緣得受法音;
清淨心開意解契佛知見,
一心希求獲得佛記之切。
佛陀用七八年的時間講說《法華經》,用心教化、說法,啟機、待機,待根機成熟,就要開始授記。從佛口說《法華經》的大乘法,用了將近八年的時間在教育我們,原來小乘,不過是入佛門的基礎。
要先讓我們知道人生是苦,苦的根源來自很多的無明、煩惱累積,而無明、煩惱又來自種種因緣會合。法入我們的心來,在待人接物中,如何解開這個因緣,轉惡緣為善緣。若沒有很透徹了解,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、人我是非,我們的心如何能夠很平靜,不起動念?
就如羅睺羅入僧團來,從幼年一直到少年,有過一段調皮時期,在這樣的環境中,佛陀也要等待他年齡慢慢成長,等待他在人事物的接觸很成熟,來一個當頭棒喝,讓他徹底體悟,才能真正記取在內心。從此開始,佛陀句句的法都入他的心,生活中謹小慎微,待人接物如規如矩、如律如儀。三千威儀、八萬細行,微細的起心動念都很注意。
修行總要用很長久的心,聽法也要很有耐心接受,句句沒有漏掉。心要保持很清淨,煩惱無明不要再來染污我們,心不犯規戒,就沒有煩惱。自然法入心來,心門開了,法句句都能開解,每一句話都能契佛知見。
所有弟子都在等待佛陀唱名授記,這念心很慇切。前面這麼多位大弟子,已經得佛為他們授記了,現在大家深心期待,深信無疑,專志無二意。這個心自然「心意柔軟」,聽進來的法,沒有任何懷疑,聽法、思考、修行,法都沒有漏掉。
「已知授記有分」,相信佛一定會為我們授記,因為佛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眾生。「寂然屏息諸緣得受法音」,在那座道場,大家充滿希望,大家的心也都很安靜,那種柔軟期待的心情,又很有信心。
「寂然屏息」,大家屏息以待因緣成熟;佛陀出微妙法音,相信絕對會叫到我們的名,人人都授記有分。「清淨」,這個時候不只心意柔軟,又是心意清淨。等待佛法音一出,心開而意解了。
「一心希求獲得佛記之切」。大家的心意共同的希求,只期待得佛陀為他們授記。修學佛法,一定是盼望佛陀能為他們授記,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者,人人所期待的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