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造福利人 行善積德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
2016050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75集

功者造福利人謂之功,
行善積德者謂之得也。
善有資潤福利之功,
六度是具善行功德。

用心就是內自用功啊!為什麼要學佛呢?我們要學佛的一切,佛陀所說的教法、道理全都要吸收,法句句入心來,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,叫做學佛者。佛陀慈憫眾生,一大事因緣來人間;天下芸芸眾生苦難偏多,需要教育人人都啟發這分善念,發菩薩心,行菩薩道,去福利人群,就是「功」。

功者,「造福利人謂之功」,就要身體力行,好好地行善才能累積這個德,「行善積德者謂之得也」,所以,「德者,得也」。阿難得佛授記了,時間很長,壽命很長,表示阿難的心已經回歸真理了。這是阿難累生累世為佛侍者,不斷吸收佛陀的真理入心,身體力行,點點滴滴都要積德,「德者,得也。」所有的德來自於善行,這善行就是要「慈悲喜捨」。

慈濟的宗門就要從慈悲喜捨,「大慈無悔愛無量,大悲無怨願無量,大喜無憂樂無量,大捨無求恩無量」。我們要捨就要入人群,慈悲喜捨,點點滴滴的付出。雖然付出是無所求,冥冥之間,德與理就會合在一起了。

就如阿難得到佛陀為他授記,佛號叫做「山海慧自在通王佛」,未來阿難的佛土叫做常立勝旛,這個法就常常顯現在人的面前,招攬很多人向佛的真理方向來,這就是常立勝旛的號。阿難將來的國土,琉璃為地,很乾淨,這就是阿難所得的。

佛陀在授記,任何一位弟子未來要再修行的過程還很長,所以行善積德,到將來還是有所得;雖然付出無所求,但是有所得,就要生生世世薰習下去。學佛就要這樣行。

阿難就是這樣累積來的,「善有資潤福利之功」,行善能不斷地滋潤我們,愈做,愈了解法的道理;若沒有做,就無法體會。入人群中,了解人間苦難偏多,對自己常懷感恩心,原來我們比別人有福多了,法不斷滋潤我們、啟發我們,讓我們去付出,與眾生結善緣,與菩薩為善友,常常都與善知識相會一處。

我們的善友有這麼多,走入人群,這就要從六度,具善行功德,這個「具」字,就是具足善行功德。希望大家要珍惜人身難得,好好累積把握時間,善念要時時恆持,以利益人群,去除煩惱,發大乘心,立大願,這就是我們所修行的法脈與宗門。法脈宗門,期待大家要多用功,才能累積善業成為德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