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修因得果 植眾德本

0觀看次
A- A+

 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

201605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76集

菩薩成就法身慧命,
了無生死壽無長短,
為度有情以諸方便,
而隨機示現長短壽,
若延萬劫不以為長,
如是促一念不為短。

菩薩法身慧命,本來就沒有生死,壽也沒有長短。因為諸佛菩薩已經成就法身慧命,與諸法理體合而為一,道理就是他的壽命。

就如彌勒、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地藏菩薩等諸菩薩。雖說彌勒菩薩已經得到佛陀授記,還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時間才能成佛。究竟這麼長久的時間是在哪裡呢?就在人間來來回回。

過去已經得佛授記了,為什麼時間還沒到呢?在於芸芸眾生因緣還未成熟。該度的眾生,緣還沒會合,也就還沒到達現相成佛之時;但是這段時間來來回回,在人群中自我成就法身慧命,在芸芸眾生的煩惱中,去度化、去付出、去救濟、去幫助,一直到眾生的緣深了;到時候,很多眾生都具足這分緣,他就成佛了。

「了無生死」,就是過去沒有停下來,到現在、未來還是沒有停,所以「壽無長短」。

諸佛菩薩是倒駕慈航來的,他是現相人間,「為度有情以諸方便,而隨機示現長短壽」。就如慈濟這個團體,是為人群做好事。到現在,慈濟成立五十年了,很資深的菩薩,有的人因為自然法則,去了又再來了。可以看到現在四十多歲、三十多歲、二十多歲的菩薩,或者十多歲的少年、三五歲的孩子,聽到慈濟,好像很有緣,起歡喜心進來。願未了,法存在,所以乘他的願,大家再會合,授命再來接下去。

所以「菩薩成就法身慧命」,生生世世不斷在人群中,不論已度、當度、未度,總是要從初步開始。「千里之路,始於初步」,每一生都是一個初步,不管自然法則還有多長,總是因緣來時,就要趕緊起步投入,將來也是資深的菩薩,同樣的走在這條路,不斷地度化有情。

我們若透徹了解這種變易生死,就是永恆的真理;永恆是無體無形,我們永遠都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「為度有情以諸方便,而隨機示現長短壽」。不論壽長、壽短,我們「把握當下,恆持剎那」,當下就是方便法,恆持剎那,就是永恆的真理。就算將壽延為萬劫,也不算長,因為世間相說萬劫,同樣有盡期,或者促為一念,也不為短。一念間真理透徹了,若是壽命非常短暫,但是道理了解了,等於比萬劫更長的壽命。

就如孔夫子說:「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」也如阿難糾正年輕比丘說:「若人生百歲,不解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解了之。」同理,過去的聖人是這樣,現在佛法也是如此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