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如來無上 十號具足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604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70集

如來十號之一,應供斷一切惡,
應受人天供養,故名為應受供。
如來淨盡沙惑,恆持淨因福田,
無上淨心應受物供,故名應供。

天地之間,無形的道理看不到,卻是道理不斷提醒我們:天地無常,國土危脆。無常的人生究竟什麼時候會發生?不知道。早課時候,大家應該有感覺到地底在搖晃;很湊巧,剛好看到厄瓜多四月十六日發生地震,房屋瞬間倒塌了,一望無際都成了廢墟。

忽然間的天搖地動,我們要深深體會無常。佛陀來人間說法,要讓人人了解:天地之間四大調和,自然風調雨順;人體的四大調和,就是身體健康。心理也同樣要調和,我們的心理才能健康。

佛陀所以能夠成佛,在《本生經》記載,佛陀也是經過累生累劫的修行,什麼苦都受過,他就是從種種苦難中體會很多道理,用他的毅力面對無常,用他的智慧去體會有為法。

諸佛菩薩感受到人群的苦,他就去付出;我們與人群互動,同樣也會受到很多的苦,接受下來一樣一樣化解,一邊消業障,不更造災殃,一邊接受、體會、了解、覺悟,不斷累積來的。這就是修行,也是在消業障。

佛陀就是這樣覺悟來的,覺悟之後自然十號具足,亦即「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世尊」。

應供,就要斷除一切惡,才堪得受人天供養。斷除煩惱,就要塵點劫不斷修行,不斷付出,受盡一切苦,結盡一切眾生善緣,才能到達「應受人天供養」。現在佛的福慧、德行都具足了,應受人間供養,故名應受供。

如來已經覺悟了,生生世世修行就是要斷除一切的無明煩惱,甚至連塵沙惑都要斷除。唯有如來能臻此境界,「淨盡沙惑」,塵沙惑一點都不染著,「恆持淨因福田」,現相度眾生,但在眾生群中不受污染,還要造很多福,付出無所求,造很多福田,因此應受供養。

「無上淨心應受物供養」,已經到達這種無上清淨的心,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,這樣的德,應受供養。這就是「如來、應供」,能到達這樣的程度,受種種人天所敬重,叫做應供。

我們修行,並非很單純的禮佛、拜佛、念佛,就叫做修行。經過人間很多的拖磨,還能保持這念道心,又能做到不埋怨、無怨尤,能讓大家作典範。到人生最後,這副身體還要利益人群,經過很多坎坷的人生路,才能到達無上正等正覺。佛十號具足,也是經過這樣的過程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