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護持法藏 得佛授記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6042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69集

敬慕得授記於己亦應有分,
有諸子先事外道後歸於佛,
而今都已可得佛陀為授記,
我等唯歸於佛豈無得授記。

阿難是佛的侍者,羅睺羅則是佛的親兒,兩位都是佛最親的弟子。羅睺羅幼年出家,雖然有時比較調皮,但是恭聆佛陀教法後,自我反省徹悟了,堅持守戒、修法,所以,羅睺羅的修行被推崇是「密行第一」。羅睺羅也是僧團中的典範人物。

阿難是佛的侍者,佛法如大海,流入阿難心,這兩位都是佛俗家的重親,就是很密切的親人。翻開《法華經》前面所述,已經很多人都得授記了,唯獨阿難與羅睺羅,是人人所認識,為何還未聽到佛要為他們授記?

兩個人內心了然分明,佛陀為我們授記的時間,應該很接近了。於是從座而起,來到佛前,表達出兩個人與佛的關係如此親近,大家也都有這樣的期待:這麼多人都得授記了,倘若阿難、羅睺羅也得授記,人人內心會很篤定:我也應該授記有分。

這個場合應該很親切感、很溫暖,但也很緊張;佛還未開口授記,大家的盼望不知能否達成?「敬慕得授記於己亦應有分」,不只阿難、羅睺羅,當場還有二千佛弟子圍繞在一起,共同的心很敬慕得授記,期待自己也授記有分。

因為外道教在印度很昌盛,佛弟子中有很多人先事外道,後歸於佛。佛陀成佛之後,他的智慧能體解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,他所說法能令外道教心服口服,所以願意歸投在佛的僧團中修行。

外道教過去修行的方法不同,這麼執著邪見的人,佛陀都能慈悲納受,讓他們在僧團受教。「而今都已可得佛陀為授記」,這些外道教已經得佛授記了,何況我們這些純正接受佛教育的弟子,得佛授記也應該有分。

「我等」,「唯歸於佛」,我們純正無雜只皈依佛的弟子,怎麼不會得佛為我們授記呢?所以,我們一定能得佛授記,只是時間長短不知啊!

佛陀慈悲,絕對會為眾生授記;授記只是要為大家證明,人人本具佛性;但是人人要能接受佛的教法,還要身體力行才有辦法成佛。授記之後若未能依教修行,也是無奈;即便依教修行的人,也還要無量數劫長久的時間才能成佛。

所有得佛授記者,未來還要長遠劫的時間修行,這念心一定要保持著,道心不失,生生世世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到了最後,對佛法道理體解入微了,自然覺性就能與天體合一,得覺悟!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