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勤修行者 願得佛記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6042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66集

勤修行者以智慧,
觀察出世善福業,
了知真諦如實道,
遠離塵世染緣想,
以此思惟為出世,
依佛教願得佛記。

我們聽法要入於心,「勤修行者以智慧」,法入心來,好好地思惟,在心腦中反覆的咀嚼思索,才能了解佛法奧妙的道理。法能用在人間事物,可以學而致用。若有智慧,在待人接物時,「觀察出世善福業」,對方是善知識,或者惡知識?都能了然分明。

阿難十九歲出家,二十歲擔任佛的侍者,從見佛、聽法,一直到入滅,這期間是一百年。因為佛陀將過去二十年間所說的法再為阿難重述,阿難侍者在佛的身邊將近三十年。佛陀八十歲就入滅了,是時阿難五十歲,開始結集經典,一直活到一百二十歲。

阿難到了一百二十歲,聽到年輕比丘所誦的偈文,明顯是錯誤的,毫釐之錯,法就偏差得很遠了。囑咐他要更正,但是年輕比丘的師父不承認,還說:「是阿難老了,記憶差了,智慧退了,不必聽阿難的話。」

阿難看到僧團裡,口口相傳的法已經偏差了,卻是不受糾正,繼續錯誤下去,心不忍聞、不忍看。佛滅後不過七十年而已,正法靠著口口相傳,就偏差錯誤了。身負傳教責任的阿難,對他所領導的僧眾都會嘆無奈!

佛法要能正確地流傳下去,我們要用智慧好好地觀察,如何才是真正出世的福業。我們不只有獨善其身,還要入人群去,不受人群中的煩惱、無明來污染我們的心。所以修行要割愛辭親,讓我們專心在佛法中為人群付出,這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,也是「出世善福業」。

「了知真諦如實道」。「真諦」就是真理,「如實」是回歸真如本性,透徹了解有為法的真理,而入無為法的真諦。有為法就是由煩惱、無明的欲念所合成。現在社會科技發達,因為欲念而生掠奪,肆意破壞大地,無限量的攫取大地資以合成有形的東西,叫做有為法。

我們學佛,道理要很透徹清楚,回歸真如道來。慧命就是智慧,要成長慧命,就要「遠離塵世染緣想」。塵世的染緣,就是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名位、利益,而招感生死惑業的染緣。所以,我們要透徹了解佛法的真理,遠離塵世的染緣。

「以此思惟為出世」,我們要好好地思惟修,「依佛教願得佛記」,依佛的教法,願得佛授記。這是佛世時代,人人所期待的。

進入大乘教法,佛陀開始要為弟子授記,現在〈授學無學人記品〉,就是佛在世時,要證明人人本具佛性。過去五百弟子已經受記了。接下來,有學與無學人全都能受記,表示凡是入佛門修佛法,人人將來都能成佛的意思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