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》勤進修 悟真理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60420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65集

有學與無學同修正道、斷煩惱,
勤進修為有學悟真理、斷塵垢,
入群轉煩惱惑成菩提,曰無學。

不論有學或無學,共同修行的基礎就是修正道、斷煩惱。有學就是才發心入佛門者,根機較鈍劣,所懂的道理也很粗淺,同樣要修八正道、七菩提分,這都是初入佛門要修的法。

正道法幫我們指出一條正確的方向,能分清楚是非對錯的觀念,或是正確偏邪的思想,自然我們就懂得防非止惡。是非若清楚,過去舊的錯誤思惟,要懂得懺悔去除,就不會惹來新的煩惱入心,叫做斷煩惱。還要精進勤修,即便是有學,也要不斷精進,不斷追求真理入心,好好靜思惟。

法,能讓我們的心靜下來,「靜思法脈勤行道」,我們要好好借重有形的人事物,好好地思惟修。外面是動的,我們內心時時都是靜的,藉外面動的境界,用很清淨的心接受有形色的事物,這就是我們學道、修行的道場。

「勤進修為有學」,我們還是在有學中,對天地宇宙萬物的真理,對人的心理,還是很粗淺。因此,我們才要把握這一生。人生很多無常,在自然法則中,我們要向著開闊的人間,去體會了解有為、無為法,事事物物無不都是我們要學的。

面對有形的人、事、物,在這有為法中,我們要去參透無為的道理;在有形中去了解無形、無體的真理。一切有為法「如夢幻泡影」,只要是有聲、有色、有形、有影,全都是有為法。這種有作為的法,總有一天也會消失無形,都在無常中。

我們還在學地中修行,就要「悟真理斷塵垢」,要去體會那無為的真理。在靜思惟中,顧好我們的心心念念,要能防非止惡。有形的聲色,會污染我們的心。塵垢的道理若徹悟,我們就能斷。我們學佛,要去體悟這個真理,才能斷煩惱。

無餘修、無間修、長時修,還要尊重修,這是敬重自己,也是敬重他人;如此,我們才能入人群,有學的,要勤進修。若到無學,就要「悟真理、斷塵垢」,一定要體悟真理,不僅顧好自己的心,還能入人群中去「轉煩惱惑成菩提」,這叫做無學。

眾生心垢重,無明習氣也很重,我們必定要用耐心,發大心、立大願,入人群中去。我們入人群中去,一方面要鍛鍊自己的心,在群眾中不會起心動念,才是真正的「斷塵垢」,將很微細的塵沙煩惱全都去除了。入人群,再去轉煩惱、塵沙惑成菩提,若到如此,就是大乘無學。這是很深的道理,要做,就沒有困難;不做,不去接受,不去深入,永遠都體會不到真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