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悲智善根 深不可拔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4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56集

如來妙覺圓明真如性淨,
明一切煩惱悉已斷盡,
理體本寂靜離一切相,
悲智妙善根深不可拔。

佛陀不斷提醒我們,要往大乘法用心,因為大乘法能夠啟發我們的真如本性。本性原是清淨,我們學佛,就要學得回歸我們妙覺圓明的本性真如;只是那個真如本性的清淨,我們無法去感覺,那分妙覺圓明,我們無法去體會,所以還是一直停滯在凡夫地。

「明一切煩惱悉已斷盡」,我們對法一定要用功去體會。一個人的一念心,是行善或是作惡?這個人一時糊塗,一念心起,在人、事、物看不開,爭執、懵懂就容易造罪犯案。

有一群菩薩進入監獄,用法水滋潤他們那一片乾燥的心地,讓心地的種子慢慢萌芽,善根也慢慢滋長起來;善根伸廣了、種子發芽了,善念一起,他能接受法,好好反省自己過去的錯誤。

明白過去的錯誤就是無明、煩惱造成的,現在發心立願,虔誠懺悔,痛下決心改變人生習氣。直到成績不錯,得到假釋。於是隨著這群菩薩,天寬地闊,投入環保志工團體。他們要努力改變過去的習氣,這與我們修行不也一樣嗎?

無始劫以前,我們的真如本性也是不生不滅,與生俱來的。我們也曾經過日月燈明佛的時代,也曾經過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還經過了八王子、十六王子,經過無數的菩薩,生生世世來人間度化我們。

幸好我們生生世世有這分因緣,受佛菩薩牽引,有善知識教育,「明一切煩惱」,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煩惱、無明,應該下定決心斷除,「悉已斷盡」。

佛陀的時代,在他的比丘群中,也得佛授記了,悉已斷盡一切煩惱,修行的過程也應該「理體本寂靜」。現在已經知道「理體」,也就是真如本性,深埋在我們內心深處。

「離一切相」,諦理本無體相,生老病死的道理,我們都知道,但是無法拿出來看。它本來的道理是寂靜,但是因緣會合,形成這個相;因緣若結束了,就離一切相,生、老、病、死,這些相又再分離了。

我們人的根本,真如本性是清淨,無污染。一旦覺悟之後,「心包太虛」,宇宙萬物真理無不都在我們的心智裡。無明去除了,我們的善心念起,自然人人本具的「悲智妙善根」現前。

我們的善根深不可拔,即便萬惡不赦的人,也深含著他的善種子在。我們修行要如農夫耕田,要好好耕耘這顆菩提種子,自己播種外,還能入人群中去撒播愛的種子,如此,世間就成為菩提林了,風調雨順、社會祥和、人心淨化,這就是佛陀他來人間最大的目標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