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3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27集
大智方能荷擔
大法是菩薩事
小法易修聲聞事
諸菩薩知眾樂小
畏大故隱其圓極
與小為伴方便度
大智方能荷擔大法,這是菩薩的事情。佛陀來人間說大法,盼望大家都能體會法是人人可以身體力行的。無奈眾生就是無明很厚、業障重,要能了解法的道理,可能還很遙遠;儘管了解佛所說道理的含意,但要啟發這念心,願意去身體力行,就是困難啊!
因此需要有大智慧、大勇猛,不僅體解佛法這條大道,更需要親自去身體力行。若不肯身體力行,就無法入人群中。可見,要入人群中行菩薩道,必定要有大智、大勇猛的精神,願意承擔起如來家業,這叫做荷擔。
法要能夠廣傳,需要很長的時間,也需要聽法的人快速了解,還要入人群中去實行;如此,內心有法,外行有承擔,才有法可以度眾生。所以,佛陀在《法華經》的心是多麼迫切,但也是很無奈啊!
從〈方便品〉開始,到〈譬喻品〉,佛陀剖開他的心懷,向大家宣告,佛所教育的是要人人體會佛的真實智。佛陀要我們人人用「無餘、無間、長時、尊重」的心情去修行,才有大智,才有大勇猛的力量,方能荷擔起如來家業。
「小法易修聲聞事」,要修小乘法比較簡單,因為大乘菩薩道是要入人群度眾生,所面對的都是充滿煩惱的眾生。眾生剛強,各有習氣,難調難伏,所以必定要用大法。可見,修大乘法是很重的擔子,必定要大智、大勇猛去承擔,這是菩薩的事。
獨善其身的小法容易修,這是聲聞,但要真實入人群,卻又做不到,這是「諸菩薩知眾樂小」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,已經聽法了解,發大心身體力行,已經是菩薩了,他「內祕菩薩行,外現是聲聞」,就是「知眾樂小。在這群聲聞弟子中,大部分只喜歡獨善其身,樂小法的人多。
這些樂小法的人,為什麼只想聽法,獨善其身呢?「畏大故」。大家都怕這個大法,害怕承擔如來家業。因此,發菩薩心的人,就「隱其圓極」。富樓那就是隱去他菩薩的形態,與大家一起修行;其實,他內在的修行已經圓滿了,修大法,也已圓滿了,德緣累積他度眾生的緣,都很具足。
「與小為伴方便度」,他隱去菩薩的形態,還是與大家一起生活、聽法,若有疑問,同樣提出來請教佛。其實他一向殷勤精進,理解法就代替佛去布教,宣導佛的大乘精神。出去弘法之後,趕緊把握時間再趕回來和大家作伴,同樣還是殷勤精進聽法,盡他聲聞的本分,同樣修小乘,與這些小法的群眾同修行、同事度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