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3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20集
無極深遠因緣得無量果滿,
法界性究竟圓滿周遍十方,
說法破世愚網入聖賢大道,
善道相應人天相接入菩提。
「無極深遠因緣」,從發這念心開始,一直在說塵點劫,這是釋迦牟尼佛引用大通智勝佛時代為我們譬喻,讓我們了解人人皆具清淨本性,那個覺性是長久以前的時代就開始了。用一句話含賅,就是無始。
從無始以來一直到現在,累生累世,很深遠的因緣。永恆保持著我們初發心的那一念,沒有漏掉,就「得無量果滿」。這是描述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與佛結緣的時間,也是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這是事相,聽十六王子說法,一直到現在。這種事理無極,說時間、說空間,長久以來法無漏失,道理是無極,時間無法算計。修行的心態生生世世,就是這樣發心入人群,事相的因緣這樣一直過來,而「得無量果滿」。
「法界性究竟圓滿周遍十方」。事事無不是法,條條道理無不皆通,叫做法界。法界有事與理,事理通達,叫做法性。「法界性究竟圓滿」,法界人、事、物道理一切圓滿,這個法性皆通,「究竟圓滿周遍十方」。
十方就是全部都圓。東邊,也還有東西南北;北邊,同樣還有東西南北,任何一個方位都有「東西南北」。地球所以是圓的,虛空法界的星球也都是圓的,整個虛空都不動,動的是地球的軌道,虛空法界安然自在,就是「法界性究竟圓滿周遍十方」。修行者面面俱到,所有道理都通達了,一切都很圓滿。
「說法破世愚網入聖賢大道」,佛陀說法,無非是要解開我們人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五種大無明的病。我們若將貪欲都戒除了,無所求、不爭不取,自然就沒有什麼好起心動念、發瞋怒了。
現在世間鋪遍網路,也是一項開闊我們知識的工具。只是凡夫一步踏進去,就開始迷茫了,不懂得選擇,被網上這些目迷五色的聲音影像給牽引出去,曠日費時耽戀在網路裡,而擾亂了修行的道心。所以,我們要很清楚了解現在的世間,要回歸清淨本性,身體力行在真理的軌道上;唯有聽法,我們才能從網路突圍,趕緊走入聖賢大道。
「善道相應人天相接入菩提」,我們要聽法、說法,破除世間的愚網;看手機,不如看我們的電子書,內容含賅豐富的法,選擇純樸的工具以了解法的真相。若能如此,自然我們步步都走入善道,與善道相應,人天相接入菩提。天道就是行善事,也就是接近人天的道理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