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2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10集
求學諦理正道,
深心入於佛慧;
功德無量無邊,
非言議量能盡,
無量劫說不盡,
我等豈能宣說。
佛法很深,凡夫要將佛的教法講得很徹底都不容易了,何況身體力行?能夠時時勤精進,更是困難。我們求學諦理,只是用心聽法,體會無法很透徹入心,何況力行?求學心要很專,要克服很多困難,信解要深入,才能有所體會,故說「求學諦理正道,深心入於佛慧」。真正要與佛智慧相契合,我們必定要專心求學,學得真諦道理,用心在正道上,一點都不能偏差。
還要「深心入於佛慧」,就是一心深入在佛慧,我們要去體會佛陀的智慧如何來,雖然一直說塵點劫,生生世世不斷在眾生群中付出,累生世在五道、在四生;這是佛還未成佛之前,從苦難的地獄中發一念心。
佛陀的初發心,就是從地獄中體會到苦。苦,集,造了業,墮落地獄所受的苦,自己苦,看到別人更苦,這念苦人之苦、痛人之痛的心油然而起。「同體大悲」,他看了,他不捨、他心痛,他願意代替別人拖那輛火車。這是佛還未成佛時,最初一念的發心就是從苦難中,生生世世甘願發心投入。
佛陀從地獄中開始發心,就一直在五道四生中,不斷累積無量無邊的功德。「非言議量能盡」,不是用言語或者論議,就可以說盡佛的功德。
今生此世,我們聽到佛法,得到人身,也體會人間苦難偏多,了解生老病死,天地宇宙間四大不調,人與人相處這種的無奈,心無法互相體解、相通,這也是很辛苦。這麼苦的人間,要怎麼辦呢?
這已經累積很多煩惱毛病,有病了,就要用法藥來醫。所以,我們要好好地深入追求道理,用愛鋪路、用情牽引,這就是度眾生的方法。要解決人間很多人我是非的毛病,減少人間造業的煩惱無明,減少人間的災禍,唯有佛法。我們必定要發大心,立大願,就是要聽法、說法、傳法。
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已是菩薩,但是他自降為下根機,與大家同時修行,所以他是聽法者、說法者、傳法者,他到處去傳法,這是深心。這個因的種已經很深,所種的功德也不少。
雖然累生世發菩薩心、行菩薩道,但對佛法還是繼續在追求,就如一棵樹。這樹根愈蔓延愈深也愈長,任何力量都無法將我拔起來,這就表示他的深心,深心信解佛法很深、功德很多。
我們學佛的心就是要求學諦理,要求在正道裡,深心入於佛慧,這是我們的目標。切莫一點點的煩惱就動搖我們的心,讓我們的心陷入無明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