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讚佛稀有 身行敬禮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2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08集

至誠意念,身行敬禮;
心生敬仰,專注慈顏;
佛具萬德,世所尊重;
於世獨尊,德無等倫。

佛德萬德莊嚴,是累生世所修,塵點劫來,累生世隨眾生流轉五道。佛陀悲智雙運,為了救度眾生,不斷現相人間修行,經過長時間不斷不斷地累積,所以佛具萬德。佛陀累積這麼長久的時間為我們眾生付出,人人必定要以至誠意念,時時身體力行,要恭敬尊重,就要身行禮敬。

經文就如一條路,指導我們體會周圍的環境外,更能體會自己的心境,因此我們要心生敬仰,全都納入我們內心。我們要抬頭敬仰,專注慈顏,佛已不在人間,佛像雖是凡夫所造,但是它的名稱叫做佛,我們對佛像要恭敬專注,見像如見佛在,以表達我們心無雜念,心意很專注。

因為佛具萬德,這個萬德是長時間累積來的,我們誠意禮敬佛,就是為了要學佛。聽法若不肯依佛所說修行,或者一念偏差,就流竄在五道四生了。曾與十六王子結過緣的法眾,任何一位他都不放棄,不論在五道四生哪一個地方,同樣隨眾生境界去尋尋覓覓,希望再把每個人找回來,聞法,聽法,再傳法。

佛陀的過去生,就是累生累世不斷尋覓眾生,找出有緣人,不斷投入人群中去,不斷與眾生結緣。這是累生世所具足,無法算計的德,故稱「佛具萬德,世所尊重」。他累生世來人間都受人尊重,行菩薩道也是一樣,生生世世不斷成就無數的眾生,而為世所尊重。

「於世獨尊」,累生世都一樣,用豐富的法在人間度眾生,以法為尊,世間人人稱頌,沒有比他的德更高,所以於世獨尊。「德無等倫」,每一尊佛來人間,不是成佛才都具足,是因緣成熟才現相成佛。其實塵點劫前,無始以來就本具佛性,在那個因緣來說開始,就已經具足了。

「大通智勝佛」的含意就是無事不通、無理不達,這是大乘的智慧,其實人人本具。現在,十六王子之一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我們還是凡夫;不過我們還繼續聽他的法,也繼續學他所教法,我們若認真一點多接受這個法,就能與大家再結更多的緣。愈多的法進入我們的心,法愈成就,在人群中能夠施展,就愈被尊重。

學佛,要以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作為典範。他修行,願意為眾生付出;肯付出就叫做菩薩,既來到人間,我們就要入人間度眾生。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;苦眾生之苦,痛眾生之痛,以人群作道場,在人群中成長我們的慧命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