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五百弟子受記品》體解大道 心淨踴躍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602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07集

聞佛覺性慧海,
體解大道諦理,
方便隨宜說法;
機應教法修持,
心淨體解大道;
法喜暢開心懷。

「聞佛覺性慧海,體解大道諦理」,每天早課三皈依,「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」、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,還要「統理大眾,一切無礙」。我們既已皈依,反黑歸白,就是要學佛、聽法。過去人生懵懂,現在放下過去無明、懈怠、放蕩的人生,回歸清白的方向,不受污染,勇猛精進,體悟佛法;從聞法入心,覺悟我們的本性,自然累積智慧如海。

佛陀的覺性遍虛空法界;我們清淨的真如本性,同樣遍虛空法界,只是還帶著無明。帶著污染的覺性,誤以為無常人間是常,一直牽掛著自己所愛、所欲、所思念的事、物、人、情、愛。

其實佛陀的覺性慧海是清淨無污染,塵點劫前不斷追隨著有緣人,就是為了要救度,讓人人清淨無污染,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覺醒過來,這是佛陀的慈悲,是體解大道的慧海諦理。

這種智慧如海,真如的妙法,需要我們從聞而覺,要深入才能體悟大道,道就要行,克服困難,真正身體力行,叫做精進。所以,皈依之後,修行要聞佛法,啟開我們的覺性,才能深入慧海。

覺性開,智慧如海,就能體解大道;路不走,不會到達,我們必定要走入這條路。前腳走,後腳放,步步向前就是大道,大道在我們腳下。

「方便隨宜說法」。眾生愚癡迷茫,根劣懈怠,儘管佛陀很用心,期待人人與佛同等啟悟佛性,卻是仍無法體會,不得不方便隨宜說法。所以,「機應教法修持」;機應教法,佛觀眾生機,隨眾生機設教,先為他設這樣的教法,再誘引他,讓他歡喜而入。

佛要用種種方便,希望人人「心淨體解大道」,決心將無明去除,身體力行走入這條路;我們若走進來,肯精進,在道場中隨眾修行,自然每天「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」,就沒有沉重煩惱。

所以「心淨體解大道」,我們修行者坐在這裡聽法,又能心安理得,隨眾修行,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。若能如此,自然「法喜暢開心懷」,心境暢開了,很歡喜,這是我們每天修行所得最妙的方法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