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無上正覺 當說法華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

201601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04集

無上正等覺云一切種智,
一實乘正向無有過之者,
引塵點劫來大通智勝佛,
諸佛之導師契淨菩提門。

佛陀講說〈化城喻品〉已告一段落,明天就要出門行腳了,利用這兩天時間,將〈序品〉以下到〈化城喻品〉作一次回顧。法水一定要浸潤入我們的心來,法要日日聽、時時記、秒秒用;佛法聽來要記得住,用得出去,才是真正的佛法入心。

「無上正等覺」,就是一切智。釋迦牟尼佛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,就是要和大家分享,「一切種智」人人本具,我們要深心相信,自己也有與佛同等的一切種智,也就是佛慧。

佛已經得正等覺,他是塵點劫以來,生生世世用心修行。他所修的行就是「一實乘正向」,接受佛的教法,堅定發大心、立大願,一心一志,「無有過」,方向完全不偏差,「一實乘正向,無有過之者」。

大覺者從塵點劫以來就開始講法,應眾生根機,由小乘、中乘,一路說過來。無奈人間壽命苦短,因緣成熟,不得不轉將心靈境界的本懷向大家敘述,就此開演講說《法華經》。

《法華經》是佛的本懷,也是佛佛道同;就在〈化城喻品〉開誠布公,向大眾宣說真實法,引出了「塵點劫」。

「塵點劫」,很長久的時間!大通智勝佛滅度以來,已經過無量數劫,「若算師,若算師弟子」,時間之長,無法算計。

大通智勝佛就是諸佛之導師,乃眾生本源之覺體,指的是每個人的內心。「大通」就是無礙,智慧無量,沒有比他更超越的智慧,也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,這就是理。

他是「諸佛之導師」。因為十六王子出家修行,求佛轉法輪,佛就為十六沙彌與大眾說「一實乘正向」的大法,亦即開演《法華經》,說了八千劫很長的時間。

《法華經》說完了,佛入靜室,一坐八萬四千劫。這段時間成就十六沙彌各自帶著有緣人,開始講說《法華經》,一實乘的正法。這是成就十六沙彌,在十方世界成佛了,其中第十六沙彌就是釋迦牟尼佛,已在娑婆世界成佛了。「契淨菩提門」,心門都啟開,人人覺悟成佛了。

《法華經》從〈序品〉開始講起。經過「佛為上根人,作三乘一乘說」,這是〈方便品〉;繼之〈譬喻品〉,是「佛為中根人」,將世間的一切譬喻,如是施權的過程,最後鼓勵大家選擇大乘的大白牛車,這是賜一大車顯實相。

〈信解品〉,就是〈譬喻品〉中的第二種領解,有四位弟子起來敘述,譬喻自己如貧窮子一樣,表達他們願意接受一實乘法的信心,而有〈信解品〉。

〈藥草喻品〉則是譬喻三乘人的根性。三乘人,草木有三種,有小草、中草、大草,譬喻我們的根機。接著是〈授記品〉,有迦葉、須菩提、迦旃延、目犍連四位前來請法,也前後都得佛授記。

〈化城喻品〉所述,釋迦牟尼佛說宿世因緣已經圓滿,一周就是圓滿。從塵點劫以前,十六沙彌中的第十六位沙彌現在已經成佛,正是釋迦牟尼佛在為我們說法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