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2016010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03集
諸佛大慈平等觀逗機運智,
具一切種智無上正等正覺,
如來所以出為說一大事緣,
佛慧無邊際入淨菩提心門。
「諸佛大慈平等觀逗機運智」,這是諸佛的心,尤其佛教徒應該深心信解佛的心懷。佛視眾生都是平等,疼惜眾生如疼惜自己的孩子,諸佛也是如此。過去塵點劫以前,大通智勝佛對待十六王子也是一樣。十六王子出家,同樣受法、傳法,傳給當世的眾生。此後的眾生一直與十六王子有緣,不斷地隨十六王子的因緣,修行在諸佛所。
塵點劫,時間很長,只是我們眾生根機不整齊,有的人得度,有的人還在三途五道;說不定有人在三途受極苦難,或者還在人間懵懵懂懂,有時聽到佛法很歡喜,有時卻在佛法中起煩惱、造業。這是眾生根機愚鈍,難教化。
但是諸佛不放棄,就如釋迦牟尼佛。佛,大覺者,是三界導師、是四生慈父,因為佛的覺悟、佛慧,他對眾生平等疼惜,所以來來回回施教,不論眾生根機大小,佛絕不放棄。
只是眾生根機不整齊。大根機接受佛法,已經入人群度眾生,行菩薩道了;若是中根機的人,接受佛法,知道如何修行,去除無明;小根機的人,知道人間苦難,來自因緣匯集,要趕緊斷除這個牽引來世間的因緣,這是聲聞。
無論根機大小,佛就是生生世世不斷地教育,從小根機進步到中根機,再到大乘菩薩道。一段一段,如同化城一樣,帶你來到這裡,累了就休息一下。雖然前路佈滿險道,佛循循善誘,慢慢地牽引,走過一重又一重的險道。很危險的險道,用種種方法應他們的根機。
佛陀殷殷善誘教育我們,從「阿含」而「方等」,一直到「般若」,破除我們的執,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不要執著。機鋒一轉又跟大家說:「最豐富的寶藏再沒多遠了,只要我們再向前前進,豐富的法寶就藏在前方不遠處,很安穩的地方;再向前走,就是成佛的境界了。」
希望人人真正修行在最豐富的菩薩道上,自覺覺他,覺人利己。讓大家得到覺悟,利益的正是自己,因為入人群可以看到人群中形形色色,無邊無際的煩惱、無明的眾生相。你能運用你的智慧,從佛法修,這個法源體會了,我們就能運用法的湧泉來淨化人心,救度眾生;眾生得度了,就是菩薩最歡喜,這就是我們最豐富的寶藏。
〈化城喻品〉,正說因緣結束了。正說因緣就是說到塵點劫前,釋迦牟尼佛現在來化度我們的因緣,佛的心懷、佛的本意,我們佛弟子要能體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