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601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102集
諸佛平等之大慧,
即一切無上正覺。
法華經方便品:
如來所以出,為說佛慧故。
今緣已熟,為說佛慧無邊際。
佛是以平等大智慧,就是無上正等正覺,希望眾生能與佛同等的智慧。虛空法界一切道理,我們都能了解;心包太虛,心靈很開闊,不會受到凡夫俗事所污染、煩惱。佛陀正遍知覺,希望人人的心靈境界與佛同等。這是佛對眾生的期待。
佛陀說法四十多年,但是人會老邁,歲月不留人,時間一直流逝過去。四十多年後,弟子接受的佛法到底有多深、多廣呢?其實,佛陀內心也是很著急,要指導人人到佛的境界,中間還有一段很長遠的路程。不過時間無法停留,佛陀要趕緊將《法華經》呈現在人人眼前;雖然還有很多人無法接受、體會,不過,時間一直消逝,不得不開始講說《法華經》。
佛陀講演《法華經》之前,先講了一部《無量義經》,完全是教菩薩道。〈序品〉所述,佛說《無量義經》已,結跏趺坐,入三昧定很長一段時間,發光現瑞,照萬八千世界。這是人人心靈的境界。
等到佛出定時,接著就進入〈方便品〉了。所以,〈方便品〉中有一段經文說:「如來所以出,為說佛慧故」,今緣已熟,為說佛慧無邊際。佛陀出現人間就是為一大事,這一大事因緣就是為了說佛的智慧。佛的智慧有多高,多深,多廣,〈方便品〉中用很多譬喻佛陀的智慧。
佛慧深遠,一切智、自然智、道種智,一路走過來的智慧很深,卻是人人無法體會。法也是一樣,每天都在聽法,卻是每天還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習氣,這就是凡夫根機鈍劣。佛陀儘管很用心,出世為說佛慧,人人本具與佛同等的智慧,偏偏我們不肯用心去體會,接受來的法沒有受用,才會一直停滯在凡夫的境界。
「今因緣已熟」,因緣已熟就是時間到了,「為說佛慧無邊際」。明知要啟發發大心、立大願,眾生還是無法堪受,時間就這樣消逝過去了,此時已不得不說。
所以「為說佛慧無邊際」,因緣已經到了,不能不說,佛的智慧還是要說,才會在〈方便品〉中,一直繞在佛的智慧,到底有多深,有多廣,有多長?這都是佛陀的用心。
〈方便品〉是說三乘方便,分析人人的根機,佛就用「九部法」,為我們仔細地分析。讓人人知道「阿含」時,所講的都是因緣法,要讓大家了解苦的源頭從何而來?苦到底有多少?究竟是什麼樣因、緣,如何結成苦?
佛陀要讓我們知道,「苦」是「集」來的,我們要消滅種種的苦難,唯有現在要多結善緣、造福業,轉你的心境。轉惡緣為善緣,這就是「滅」。
佛陀要我們入人群,他從小乘、中乘,一轉要入一乘真實,這就要經過方便法。過去是不知道,現在知道了,就要趕緊身體力行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