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聞法結緣 常與師俱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12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94集

佛滅度依何住依何法修,
依循諸因緣住常與師俱,
塵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,
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。

大通智勝佛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、說法,自然會有很多人聽法、受法、傳法,時間能夠成就一切。十六沙彌在那個會場隨佛聞法,時間也很長。法一一入心,請佛轉大法輪,佛應請說一真實法,就是《妙法蓮華經》,講畢,入靜室,時間也很長久。

十六沙彌各自發願,再為同修、同聞法者重複講說《法華經》。與他有緣的眾生,就隨著各自有緣的沙彌去聽法,聽十六沙彌各自覆講《法華經》。就如現在,各個社區帶開分組讀書會,分享聽經之後的心得,再聽、再讀一次;覆講、覆聽,這就是聞法、說法、傳法,這是大通智勝佛在世時。

一旦大通智勝佛滅度了,依何住?依何法修?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要入滅之前,阿難也問佛要依何住?依何法修?佛陀答曰:依戒為師,依四念處為住。同樣的,當大通智勝佛滅度時,同樣也要依戒住,依法修,這是佛佛道同。

法,就要不斷地流通,故「依循種種因緣住」。現在世,未來世,佛法還是要隨著時間、因緣,永遠在人間。佛法不離世間法,再長的時間,佛法都是隨著人間社會變遷的因緣而住,這是一定的。

十六沙彌所教化的這些人,不論時間有多長,空間有多廣,一直是隨師的常隨眾。教的是師,受的是徒,師徒之間累生累世,時間、空間,在人與人之間,都有這樣的因緣,「常與師俱生」。

「塵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」。這是塵點劫以前,大通智勝佛入靜室,十六沙彌各昇法座代佛說法;這就是師徒結來的因緣,生生世世,各人有各人的因緣。根機深的,法就攝受,因緣再會合,助顯佛法;根機淺的,就流浪六道輪迴,又有因緣能再來聽法,慢慢地成熟他的機緣。

常說,修行要靠自己,自己受法,要堅固深信;若能如此,根機就很成熟,生生世世都與師俱,也就是十六沙彌再化度的六百萬億恆河沙的有緣人。生生世世愈是接近,法愈是微細入心。根機愈大,修行一聞即解。

「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」,因緣各不相同。我們過去與十六沙彌結過緣,聽過他說法,生生世世隨佛行。但要看我們的根機深淺?是深的,跟得比較緊,再接觸到時,對法會比較用心;淺的,距離就比較遠,或者同樣還是結緣隨喜,這就要看各人的因緣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