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12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93集
大通佛觀機教因緣純熟,
傳法任重道遠永續法脈,
宏誓銘心傳持正法興顯,
法子知佛心懷說妙法華。
大通智勝佛觀機逗教,視因緣成熟與否?因人、因時、因地,我們說話要看一切的因緣──是可以說話的對象嗎?時間合適嗎?地點恰當嗎?既要看因緣,也要看根機,才能應機逗教。可見,傳法任重道遠,為了永續法脈慧命,教法要不斷延續下去。
塵點劫以前的大通智勝佛,距離現在有多長的時間啊!「若算師,若算師弟子,能得邊際,知其數不?不也,世尊」,時間說不能盡。直到我們的釋迦牟尼佛,經過這麼長的時間,法不斷沿續下來,道理不能斷,傳法是任重道遠。若不是推測過去很長久時間,原來就有說《法華經》的因緣,現在釋迦牟尼佛怎有成熟的因緣說《法華經》呢?
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說《法華經》者,就有如恆河沙等之眾。同樣一部《法華經》,釋迦牟尼佛說法之後,後代的人再結集成七卷的《法華經》。
這是法,即便只有一個字,其中所含的道理,即便用海水為墨,還是寫不完。法若有入心,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僅僅一句,或者一個字,我們就能應用自如。這要看我們對道理是否通達?
佛陀對眾生的教育,就如老師對學生一樣,也要看學生的年齡、根機,再來施教。「宏誓銘心傳持正法興顯」。當老師的,若沒有發宏誓願,無法教好學生。同樣的,我們修行若沒有發宏誓願,修行不只這一生一世,還有無窮盡的未來。
我們要相信,不只這輩子而已,過去生中,我們也是不斷薰習這個因緣。這個時候能遇到這樣的緣,我們要為這個時代如何來傳法,如何教育,好讓善的法源遠流長,這就是發宏誓願。需要「宏誓銘心」,永遠鐫刻在我們心版上。從過去生、現在生、未來生,「宏誓銘心傳持正法興顯」,佛的正法才能永恆流傳在人間,不會隱沒於歷史長河中。
「法子知佛心懷說妙法華」。十六王子出家修行,成為法子,聽法知道修行的過程有大、中、小乘,小根小機就是小法,中根中機投以中教,大根大機就要施予一乘大法,這是法子能了解佛的心懷,不斷發心立願,請佛轉大法輪。
彼佛,是指大通智勝佛,經過八千小劫這麼長久的時間說《法華經》。佛,經歷八萬四千劫的時間修行,「十劫坐道場」,成佛了。很多人來請法,佛陀終於答應講法,八千小劫說《法華經》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