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110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80集
身心安穩快樂直向正道,
寂靜清澄輕安事理圓融,
定慧安住忍土入群無畏,
曉知世事通達自在無礙。
法入心,身心安穩下來,自然心開意解,快樂自在。學法者,法若不在內心,與沒有學,又有什麼差別?譬如口渴,就要喝水,才能滋潤我們乾燥的身心。
法譬如水,法若沒有滋潤自己的身心,聽法卻漏失了,就是虛度時光。我們學佛聽法入心,就是說法者,還要身體力行者,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,用在人群中,影響別人接受法,轉變他過去不好的習氣,走向正確的道路;方向正確了,我們安心向前前進,就是直向正道。
雖然是入人群,我們的心不受污染,時時都是寂靜清澄;雖然世間濁氣很重,卻是我們的心還是很超脫自在。這種寂靜清澄的心,就如一面圓鏡,照到外面污濁的境界,並不會影響到這面鏡子,這面鏡子永遠都是清淨無染著。
我們的心若不受人間濁氣所污染,超越五道、三界,自然就寂靜清澄,輕安自在。人、事、物的無明煩惱,無不都是從人的心理產生出來,各有見解,各有思想;意見不合,所做的事情就會有衝突,這就是凡夫世間事。倘若道理通達了,我們超越凡夫的世間事,自然事理圓融,看得透徹,不會受人事物所纏縛。
我們修行要持戒、定、慧,定、慧安住。我們若有戒,就不會惹來煩惱,自然心就能定下來,定而專心,智慧不斷產生,慧命得以成長,而能安住在忍土。
「定慧安住忍土」。這是諸佛菩薩的定慧,我們眾生要得定慧,就要先受法、持戒,法要入心,要守好戒律,心不受煩惱打擾,自然很定,智慧就會產生,輕安住在五趣雜居、堪忍的人群中。菩薩已安住,他才能在人間度眾生,入人群無畏。
佛陀希望人人了解道理後,要再進一步發揮智慧入人群無所畏,也就是行菩薩道。佛陀要我們入人群去磨練,才能「曉知世事通達」,才能「自在無礙」。若沒有入人群去歷練,有朝一日,一旦境界現前,這念心就會被它誘惑出去。一念無明動起來,很多污染的緣就再牽引過來,由不得自己啊!
我們趕緊了解道理之後,就要入人群中互相切磋,好好地自我磨練。雖然是在五濁惡世中,眾生受苦難,大家不怕路途險要,彼此相互提醒;儘管還是在凡夫地的新發意菩薩,但是菩薩心一發,有同心志願的人,共同向著受天災、人禍所苦,濁氣很重的人群中去付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