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110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79集
本無忽有謂之化防非禦敵名為城,
有滅度法防止見思禦生死敵,
如人欲至寶所而於中途退還,
有聰慧大導師權化作城止息,
令其得至寶所。
化城已近了,何謂化城?「本無忽有謂之化」,本來是沒有,忽然間有了,就是化。「防非禦敵名為城」,古時的城為了防禦敵人,蓋得很高比較安全。我們修行,有滅度法,「滅度」,就是滅除一切煩惱,法度入心來,讓我們法在心中,行在法中,時時提高警覺。就如一座城,能禦敵,不讓敵人入侵。我們修行也是如此,有「戒」自能防非止惡,不讓外面的壞念頭侵入心來。倘若起心動念,有一分惡念生,趕緊停止下來,就能防非止惡。
我們凡夫都有見思惑,見濁、煩惱濁,我們的見解很複雜,在思考中,無明、煩惱、惑念都是不斷產生,心靜不下來。若有滅度法,自然我們的見解、思惟,或者塵沙惑,很多的無明煩惱就能停止下來,不會再來侵犯我們。
生來死去,到底生從何來?死又要往何處去?不知道生死來去的道理,都是我們平時緣著外面的境界,不斷追逐這些無明、煩惱、欲念,懵懵懂懂,隨業來,又再帶業去,在六道四生中生死輪迴,由不得自己,苦啊!
「有滅度法防止見思,禦生死敵」,如一座城,能夠抵禦生死敵人。這生死、無明讓我們在懵懵懂懂中來來去去,不知生從何來、去向何處。我們要戒定慧,才知如何防止見思惑;就如一座城,城門關起來,不再與外面攀緣了,不要讓外面的生死敵入我們的心,讓我們懵懵懂懂。我們應該靜心修行,了解道理,知道生命的價值觀。
「如人欲至寶所,而於中途退還」,我們想要修行,但是無法一心向前。生死可怕,了解無明、惑之後,我守好自己就好了,盼望能夠心無雜念。但他還是有掛礙,掛礙在「我若是入人群攀緣,會被眾生給污染了,我修行到這裡就好了」,就不想再精進了。
佛陀如一位聰慧的大導師,佛不忍心,佛慈悲、憫念,發揮他的智慧,呼籲大家:「不要停下來,你們看,不多遠處,就有一座城能讓我們停歇休息。」所以「權化作城止息」,要讓大家再提起精神來,再向前走。「令其得至寶所」。到化城停腳歇息之後,城的那一邊就有寶藏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