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度諸無明 境不擾心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102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71集

滅諸煩惱見思惑於心靜寂清澄,
度諸無明境不擾心思戒定守志,
滅度盡分段變易兩種生死解脫。

修行即是修心。我們的心清淨,行就清淨;去除煩惱,身不造業,這都來自於見思,我們的思想、見解。倘若見解、思想迷惑了,無不受外面人、事、物的境界困擾我們的心;心思一受困擾,自然行為就會有所動作了。這就是受見思惑、煩惱覆蔽我們的心。

本來人人初發心的那一念,就是靜寂清澄,卻被外面的境界所擾亂,而起心動念。今年有一陣的無明風,過後,有多少人的心受到無明風所擾動?甚至被無明風的塵埃給蒙蔽了。

兩三天前,一群從南部來的菩薩,為了我們現在最重視的環保,發心提出他們的計畫。那天,他們與師父聊天時,提到難免也有張三李四受到無明黑風影響,造成很多的困擾。他們來向師父表達心意:「我們信心堅固,我們薰法香,絕對不會受外面境界擾動我們的心。請師父放心,大家的信心都很堅固。」

這群菩薩來表達,就是「度諸無明境不擾心」。「思戒定守志」,若我們的心永遠都在靜寂清澄的境界中,不論外面如何波動,都不會受到人我是非、社會無明波動來擾動、污染我們的心,自然我們的志就會很堅定。

「滅度盡分段變易兩種生死解脫」。「滅度」就是滅除一切煩惱,將所有的無明都掃空。唯有度過無明煩惱河,所有的無明煩惱都盡除了,叫做「滅度盡」。

凡夫就是在分段生死中,不知所從來,更不知所去向。每世每生都是懵懵懂懂的,再複製無明。這種分段生死,一期一期的生死,來來回回,由不得自己啊!

法如何入我們的心來,才能斷除煩惱?好像遙遙無期。能遇到佛法,說不定是我們過去生中聽法累積來的,在今生此世,我們有緣共聚一處修行,能在這裡聽法、說法。

不過,還有變易生死。「變易」,就是我們的見解思惟。雖然要修行,但是思想偏差了,與最初發心的心態、生態、形態都不同了。在我們心理變化中,叫做變易生死。加上我們的觀念、思想受外界影響,念頭剎那不斷生滅,這叫做變易生滅。

這兩種生死,一種是有形的身體,生生世世都在五道四生中,都是懵懵懂懂過來,由不得自己,叫做分段生死。現在知道道理了,我們的心理是否不斷在變易呢?這種心念很微細的生死,叫做變易生死。

這兩種生死,都不離開「諸煩惱見思惑」。我們修行,就要「滅諸煩惱見思惑」,好好歸回到我們靜寂清澄的心,才能在凡夫中,「度諸無明境,不擾心思戒定守志」,我們的思想、行為守住戒定這個志願力;如此,才能「滅度盡分段變異兩種生死」,我們才能解脫自在,真正利己度人,去救度他人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