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102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68集
本常住大乘實法,
恆持不退無上道,
初種大因生懈退,
從大向小住聲聞,
佛常教化大乘法,
諸人應漸入佛道。
人人本具佛性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愛的能量,人與人間要不斷互動。但是人總是這一分無明,從愛變成無明、貪念,各自守護在自己,貪著外面的境界而起心動念,不斷造業,此所以眾生苦,就是苦在無明覆蓋我們的本性。其實,人人應該都常住在大乘法中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每個人都應該與道理會合,卻是被無明覆蓋了。
我們有幸聽聞大乘法,深自慶幸之餘,應該「恆持不退無上道」。當大通智勝佛講說《法華經》時,我們應該也在道場聽法,有的人已經信解,但是還有很多人抱持懷疑。
當佛入靜室,十六沙彌就代替佛,各自帶著與他有緣的人,各升法座,向這些心懷疑惑的人繼續講解《法華經》,宣揚大乘法。於是,各個與十六沙彌有緣的人,就隨著十六沙彌聽法。我們就是那些心懷疑惑的人,跟著十六沙彌之一,現在的釋迦牟尼佛聽法,我們已經相信了,但是沒有很徹底了解。
當時,我們聆聽十六沙彌之一,也就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說大法,就已「初種大因」,為我們種了大因,在修行過程中,經過生生世世很長久的時間,我們慢慢又被無明覆蓋,而退失大心,再退回小乘法。這當中生起懈怠心,再從大向小,一直住在聲聞,依靠佛的音聲,再體會佛法。
很可惜啊!本來人人都本具佛性,因為一念無明,才又再退失。幸好有緣在大通智勝佛時,我們再次聽大法,也種了大因,經過時間的流轉,又生懈怠,而退失大心,現在只靠著聲音來聽法,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用心把握大乘法。
「佛常教化大乘法」,佛絕對不放棄,生生世世與菩薩俱,生生世世上求下化,為我們說大乘法。我們要感佛恩,受法供養,最大的供養是身體力行,以回報佛恩。
「諸人」,我們大家「應漸入佛道」,發揮人性本善的良能,好好地走入菩提大覺道來,這是佛最大的期待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