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久漸熏習 夙因不昧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10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67集

雖播種大因緣,
根淺難解佛慧,
以今幸聞大法,
必有宿因遺緣,
豈非是智勝時,
菩薩所結緣眾。

布善種子,佛就如一位園丁,他所播的種子都是大因、大緣、大樹、大根、大器,期待播下大因緣,種下大種子。可惜眾生根機淺鈍,難解佛的心意,對佛陀的智慧一直難解難入。

佛陀的用心,卻是眾生無法很深地去體會,從塵點劫以前,所結的緣,佛一直沒有捨棄,累生世都希望能夠數數成就,一個個趕緊成就起來。累世結來的緣,時間長,緣也累積得很多,卻是眾生根機仍淺。

我們生生世世都能與佛同世,是多麼幸運。雖然無法很深入體解佛那一念覺悟的境界,卻是我們生生世世還能與菩薩俱,就是與佛同世。佛修行的過程,都是發菩薩心,入人群中,我們每一個人也是人群中的凡夫之一。我們生生世世聽法,雖然有信、有解,卻很難以體解。體解就是能夠很貼切了解佛的心意,了解佛所體悟宇宙萬法的道理,只是我們還無法很貼切與佛的見解相同。

不過我們有幸值遇人間菩薩,生生世世入人群,「必有宿因遺緣」。從無量劫前,已結緣之後,生生世世一直累積過來到今生此世,必定有過去的宿因,過去無量劫,留著因和緣,生生世世這樣累積過來。有緣,只是還未很貼切,所以,我們還沒有成就。

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當時十六王子之一,現在的釋迦牟尼佛,我們這群心有疑惑的人已經接受他教育的這分緣,直到現在;可見,菩薩所結緣眾,就是生生世世,這樣一直結緣過來。結緣而來的時間是如此之長,同世修行的時間也是很多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