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勤拭圓鏡 得大覺道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10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62集

觀眾生心識中,煩惱習氣難捨;
為求正覺實智,能破除煩惱垢;
勤拭圓鏡淨明,演說般若相應;
得大覺道寂滅,無相無量妙法。

人人都有一個含識,在《大懺悔文》中就有「大慈大悲愍眾生,大喜大捨濟含識」,含識就是心識。我們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根,接觸到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境界;一切的聲色在心意中去分別,分別之後有所動作,就收納為種子,種子納入在心識,也就是含識之中。

我們的心要收攝好,不要緣了外面的境界而起心動念,造作複製煩惱,成為凡夫的習氣。凡夫難捨習氣,面對外面的境界,要從我們的心識好好地磨練,能夠見色不動心。希望人人一念心歸納,向著正覺道而行,若能如此,就能破除煩惱垢穢。

我們的信心要深,念力要堅固,還要「勤拭圓鏡淨明」,不斷下工夫擦拭這面心鏡。外面的境界是在試煉我們的工夫,要讓我們這念心能夠很清楚、很明朗,就要擦拭心鏡,不斷地將一層一層的垢穢去除。

世間人糊里糊塗過日子,糊里糊塗複製煩惱,自己都不覺不知。我們若了解法,看到苦難的境界,知道苦中有它的道理存在,是這樣集來的,這樣的造因,這樣的緣,所以惹來了這樣的苦,很多的諦理都含藏在苦中。

我們學佛之後,對這些道理都清楚了,就要預防這面鏡子再受污染。我們要好好地擦拭這面鏡子,一方面投入人群付出,一方面在付出中體會真理,這面圓鏡自然慢慢地就清明了。

人間一切都是虛幻,這種五濁惡世,壞劫的時代,一切都在敗壞中。讓大家知道一切皆空,不必貪,不必取,不要執著在外面的聲色境界,不要有這種貪著,叫做般若,「演說般若相應」。我們破除煩惱垢之後,勤拭心鏡,我們聽法、說法,勸解人人的心,將一切名利、聲色都放下、解開,就是演說般若相應的道理,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標,能「得大覺道寂滅」,法自然入我們的心,世間一切事物、聲色,再也不會動搖我們的心,已經進入寂滅的境界。

生命在時間中不斷消逝,我們要把握,道理要不斷累積入心;看到外面的境界,我們要有警惕心,直到心不受外面的聲色、境界所搖動,堅定道心,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最究竟的大覺道。

大覺道是無相無量的妙法,我們的心要到寂滅的境界,不受外面形形色色的境界所影響,滅除一切煩惱,如此,我們就脫離眾生心識,捨掉所有的煩惱、習氣。人生苦、空、無常,我們要時時用心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