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1015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59集
信根深固念力堅定,
願行受持聞思修行,
如來言教恆修憶持,
精勤受持求佛知見。
「信為道源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,信力是多麼重要啊!若缺少信,就無法在我們人生的理想中進行。不僅事業、學業,何況是道業,都離不開這個「信」字。信根要深,要很深、很堅固,這是修行者不可缺少的。
在「三十七助道品」中,信根、信力,是我們修行重要的基礎之一。我們必定要有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;還要有信力、精進力、念力,定力、慧力;五根、五力都要很用心。
信根、信力若能夠很堅固,我們的方向就不會偏差了。念根、念力,若能夠很堅持、堅定,我們的方向才能夠很穩定。「信根深固,念力堅定」,我們要有信、有定、有念、有精進,修行的方向自然就沒有偏差。
我們要發願,有信、有念、有定、有精進等等,還要「願行受持」,聞、思、修不斷在我們的身行中。如來的言教,我們要好好的受持。每一部經,從小乘、中乘、大乘,都要好好入心,用在行為裡,持戒、精進,不只獨善其身,還要兼利他人。小乘法就從我們自身開始,人、事、相都在日常生活中。
修行要將佛法道理刻在我們的心版上,看了外面的人、事、物,與我們的理會合,開口動舌,都要經過我們的心腦思考過。平常將法吸收進來,遇到外面的境界,是非應該判斷清楚,對的事情要克服困難,趕緊身體力行完成。這都是最基礎的知見,事相要清楚,了解方向沒有偏差,然後堅定我們的信心。聞思修、信願行,都很重要。
對於如來言教,我們要用心恆修憶持。看看釋迦牟尼佛,在〈化城喻品〉中,完全在回顧過去的恆修憶持,回顧過去塵點劫,無始中的無始以前的事情。可見我們修行一定要好好地從源頭聽法入心,而且信根、念力要很堅固,定力不受外面境界所動搖,要不斷精進,才能產生我們的慧命。
還要「精勤受持」。釋迦牟尼佛所以能成佛,是用很長久的時間,生生世世不斷修持過來的。他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十六沙彌已經在無量千萬億數諸佛的道場修行、供養。
供養的意思就是身體力行、身心奉獻,為眾生,為佛教。勤修佛陀的教育,然後入眾生群中去廣度眾生,生生世世皆然。所以,上求佛道,入人群中去體會人間事相,在人間事相中磨練自己,要如何去除無明、煩惱惑,自然接近佛的知見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