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9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39集
既知格除物欲,自能明其明德;
由是而力求之,精勤研究佛法;
既知即心本具,佛性無始無終。
諸梵天王從四面八方,上、下,全都集中過來了,要請大通智勝佛轉法輪。這是懷持很虔誠的心,由各方來到道場的表態,一切的一切,無不都是追求那一道光明。這與我們要來推尋人生的道理、生命的來源、將來的去向、現在的人間、未來的世界又是如何相同。
現在接觸佛法,我們能夠了解人間種種的苦。人與人相處,即便與我們同做一件事,也無法了解他對事物的看法。既然如此,就要好好地自我受持,還要反觀自修。「既知格除」,就是自我反省,革除自己種種的錯誤。
人與人間無法平安相處,心打不開,不能包容,一直就是迷,迷在他錯、我對,這樣就很辛苦。與他人結好因就能得好緣,要先從我們自己開始,先改正自己,樂意去付出,才能讓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改觀。
人人對法都了解了,我們懂得自修了,就是「自能明其明德」。法是如此,所以我們向內自修,自然自己這盞燈火就點亮了,我們自己的心室已經點起這盞燈了。
「明明德」,我們已經清楚自己的真如本性,這個真如本性就是受很多無明遮蓋,無明造作因緣果報,累生累世讓我們很辛苦,所結的都很不好的緣,所受的是痛苦的果。在此時刻,學佛最最重要的,是先將我們內心一切的煩惱、不愉快的事情都要一一去除,自己痛切反省。我們虔誠向對方懺悔,如果如此,也能點起別人的心光。所以,「自能明其明德」,自然就明他德,也就是自覺。要好好地自修、自明,我們才能覺悟他人。
佛陀曾說過一支蠟燭的故事。你點燃這支蠟燭後,人人都從這支蠟燭引火過去,整間內室全都明亮起來了。這就要人人都知道自己手中這支蠟燭,原來也有這樣的功能、潛能,「由是而力求之」,我們既然知道了,自己內心要好好用功。
其實人人都本具心的良能,本具真如本性。我們學佛就是要找回自己的良能,找回自己的本性。人人本具佛性,是無始無終,只是我們自己還有無明覆心,對人間世事都不通達。「我」的執著還在,還有很多煩惱,所以,我們要好好用心在日常生活中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