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林美蘭
2015090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37集
佛教菩薩遵善行布施大愛,
勤修持戒忍行精進正道行,
佛法為人間眼定慧生法中,
萬法和合而生故名是眾生。
佛陀來人間教育,希望人人遵守修行的規則成為菩薩,善法要行於布施,付出大愛,這是我們修行最重要的。遵佛教育,就是行善施愛,這一念愛心是人人本具。
「遵善行」,人與人間彼此互動遵守善行,這是最歡喜,也是本來就應該有的。我們更要「勤修持戒忍行」,還要「精進正道行」,要精進,更要了解正道的行為。行菩薩道六度萬行,行善是布施,精進、忍辱,在六度中不能缺少,一點困難都沒有,只要我們肯發心。
「佛法為人間眼,定慧生法中」。佛陀是大覺者,他的覺悟,對人世間的道理很分明,路是一條,方向是一致,我們已將佛陀的教育作為生活的方向。明眼人來為我們指引,方向很固定,再無其他偏邪或者錯誤,我們要相信。
這是「定」我們的心,啟發我們的智慧,決定這條路絕對沒有偏差、錯誤。世間善法很多,行六度,就能包含萬法。入人群中去,眾生所需要的是千千萬萬種法,就要適應眾生,布施給他有很多種有形、無形,無量數的法。
僅僅一個善行就有很多種,何況還有布施、持戒等等。我們要布施,就要持戒行;戒行,就要有定力的心,凡事都不能有偏向,往這條正確的道路走,就要看我們的智慧,如何堅持我們的方向。
有了堅持的方向,我們就要精進。但是,精進的方向也有千千萬萬種,要懂得堅持,避開陷阱,克服難關。精進與定力也是息息相關,對錯分別清楚,就要看我們的智慧了。要有定力、智慧,我們才能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。
遵佛教育,說來並不困難,卻是境界現前,有欲念來時,或環境浮現時,就影響人與人間的互動,一不小心,就被誘惑了。「萬法和合而生,故名是眾生」。有各種不同的因緣和誘引,讓我們起心動念去造作各人的善惡業行,就在五道四生而生,所以萬法和合而生。
倘若有緣遇到佛出世,佛陀教育我們,讓我們了解真理,知道方向,一步一步,按照佛陀的教法行在善道,還能普遍在人間行菩薩道,行布施,為大愛。
雖然佛滅度,法還是在人間,佛還是三界導師、四生慈父,佛陀希望人人在日常生活中行菩薩道。這是佛對我們的教育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