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教誡止惡 出三界獄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8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32集

見人間苦多,說慈悲長情,
大愍念覆護,如來慈普被,
轉法輪度脫,獲永恆輕安。

人間苦難偏多,佛陀大慈憫心,為一大事來人間慈悲施教,向大家講說覺悟之道,覺有情的道理。人生世間,豈是一生一世而已?不也,是生生世世。生生世世無間斷,有人是樂、有人是苦,有人是富、有人是貧;富者享受人間樂,貧者受盡世間苦,到底是什麼因由?

貧富之間,佛陀用心分析、講說,讓大家能了解,生命不是一生一世,是長長久久,要如何在人間有情建立一個永恆不間斷的覺悟有情人?就是教菩薩法,行菩薩法。菩薩法就是在人間造福,在人間有情群中,讓大家起歡喜心得利益,這叫做覺有情。

過去佛世時代的道理,兩千多年後的現在,富有的人幫助困難的人,困難的人也能「粒米成籮,滴水成河」,一滴水入大海,大海永遠不會乾涸;亦即大家的力量集合起來,可以成就大功德事。這是佛陀來人間說法的道理。我們現在鼓勵人人行善事,希望人人放長情、擴大愛。

「說慈悲長情,大愍念覆護,如來慈普被」,這種大慈愍心,就是普遍讓人人能夠得到利益。就如須達長者覺得:不是只有我能供僧造福,我的家人、僕人也能造福。看到僕人點滴造福,都能如此歡喜,他就聯想到城市貧困的人應該也有機會供佛、聽法。這樣的方法一直擴大出去,這是供佛僧得的福。現在,我們期待人人發揮愛心,將愛普被給大眾,困難的人能得到幫助,富有的人所得的是法喜,助人是最快樂、歡喜的事。

這是如來的大慈愍心,為天下眾生,保護大家不要造惡,鼓勵人人行善,生生世世就能夠得福、造福,造福、得福,這是如來的慈悲普被。又將法輾轉相教,轉法輪以度脫苦難眾生;而且,人人能夠將這分長情大愛,繼續在生生世世,付出最快樂、最輕安自在,可以永恆輕安。

受佛教化,知道能夠做好事,是一件很歡喜的事情。了解道理,生生世世,人人依教奉行,將法流傳下去,行菩薩道;我們人間也應該長長久久的傳法、行道。雖然娑婆世界,壽命苦短,我們已經盡人生有意義的事,做就對了,心得輕安。總有一天會離開,這是自然法則;不過,我們每天都在行善、付出,每天都是心安理得、輕安自在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