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20150823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28集
人間造上上十善福緣,
持人間上上善戒淨慧,
梵天色界淨善福無染,
見奇瑞光相所以心喜。
梵天王為了找光,而聚集到佛說法的地方來,用無上虔誠的心獻供,散花圍繞,同時懇切請佛說法。我們學佛,人人都要具備虔誠的心。
日常生活中,對人人要虔誠,事事也要虔誠,對天、對地,無時不刻都在虔誠中,從我們內心,用虔誠敬意面對每一件事物。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法入心;法就是道理,道理要入我們的心來。從內心表達出人、事、物的事相,我們要很注意一切形象,這就是用心。
稱為梵天王,在人間時時都是用虔誠的心對事、對人,在人間所造作的是上等上善,叫做「上上十善福緣」。我們要做到上上十善福緣,對人事物必定要時時培養這念虔誠、恭敬的心,還要持人間上上善戒淨慧。因為人人都在同一個空間大地上,不論是臺灣或者全球各地,在人與人之間,我們要持上上的善戒。
我們除了造十善,還要持十善戒,且是上上的十善戒;就是十善戒再加上清淨的十善戒。自然我們對事無私,虔誠付出是無所求,沒有私心的善;在行善中不求名、不求利,不為自己,付出就對了,叫做上上的善戒。如此,我們就得到清淨的智慧,亦即清淨慧。
回首「歷史上的今天」,一九九○年八月二十三日,說起來是二十五年前的今天,我在臺中新民工商一場「幸福人生講座」,呼籲大家「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」。這樣輕輕地說,有心人就重重地聽進去了,發心立志,這個願力恆常不退,沒有動搖,一直到現在。
做環保的老菩薩,還有事業家、工程人員等等,士、農、工、商,不論粗重細膩,每位投入慈濟的菩薩,都是這樣在付出。不就是在人間造上上十善福緣。慈誠、委員在人群中,勤務很多,還要做環保,付出無所求,不就是持人間上上的善戒。
過去,梵天王在人間就是造善持戒,而生在梵天,還要再求法;所以,東、西、南、北,四面十方的梵天王紛紛來到道場請佛說法。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,佛法不離世間法。法,就是道理,道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用最虔誠的心面對人、事、物,這樣去付出。幾位現代的菩薩,就是典型人物。他們做得到,人人也都做得到;佛經雖然很深,其實都不離開我們的生活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