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尋光究理 聞大乘法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81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21集

百八十劫覺性難現,
根塵識界層層深埋,
遠求尋覓用心虔誠,
尋光究理聞大乘法。

在塵點劫,無始無始以前就有大通智勝這尊佛,正是表達人人本具佛性。無始以來,因為這一念無明,讓我們不斷複製煩惱,使得現在所面對的一切,很多煩惱都無法解開,不清楚道理是從哪裡來,要去哪裡找道理?好像很困難。

其實,時間很久,道理就在遙遠遙遠無數塵點劫的時間,何況諸梵天王已經找到光了,大通智勝佛成佛說法,光耀照遍梵天東方、東南方等,諸梵天王看到光了。這個光一定有因緣,應該來自於大覺者,大覺者的智慧將要顯發、弘法,光耀普遍照在這麼多的世界。

梵天眾很有信心,循著光尋找光的源頭。經過五百萬億國土,不論多麼遙遠,要去尋找這道光的來源的心很堅切,這表示恭敬、虔誠、尊重,遠遠地就來了。

「一百八十劫」,時間已經很長了,見佛之後,述說這麼長的時間中,惡道增長,諸天眾減少,時間是一百八十劫。

一百八十劫,即是譬喻十八界。「十八界」,涵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,色聲香味觸法六塵,我們的六根緣外面的境界,生出很多的無明煩惱。因為無明煩惱覆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,所以「根塵識界層層深埋」,使我們的覺性難現。

「遠求尋覓用心虔誠」,我們已迷失了方向,最重要的是用虔誠的心,否則,怎麼求都不可得。諸梵天王懂得由東向西尋找,東南方則是向西北方尋找光的源頭。

有一個方向,才能找出究竟的道理;我們知道方向,就要聽法,故說「聞大乘法」。聽法,也要找對的法。在〈方便品〉中有說,智慧若一點點偏差,「五鈍使」、「五利使」,很容易就生成起來,以致「差毫釐,失千里」,我們必定要向正確的方向去找出道理。

道理要去哪裡找呢?迴光返照。其實,道理就在我們自己本身。要找這個道理,必定要很用心,長時間,很虔誠的去找出光的來源,這個光耀是如此之遙遠。這些梵天王就是按照這個光的方向去追尋究竟的道理,無非就是要聽大乘的教法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