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修善持戒 求法淨心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 


2015081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22集

本具真如清淨佛心如宅,
心業種藏識中緣熟報成,
慇勤播植善種修善持戒,
自古來今大通自性本具。

《華嚴經》的〈普賢行願品〉有這一段故事因緣。釋迦牟尼佛修行的過程,累生累世都是同樣的用心、虔誠、精進,不怕辛苦、不惜身命,只為了求法,以利益眾生。為了求法,即便是剝皮作紙、集血作墨、抽骨作筆,字字的法,所追求的真理都要將它抄寫下來,這種銘心刻骨。

求法是這麼辛苦,但其實人人本具清淨真如,人人都有這念佛心存在,就在我們的心宅裡,卻一直向外追求,而且是求三漏四,煩惱不斷增加,善念不斷漏失,多麼可惜啊!所以,我們要好好用心,靈山塔永遠都在我們心裡,法華會的道場也都在我們心裡。

「心業種藏識中緣熟報成」。心業種子都在我們的藏識中;同樣的,在這藏識中有污染的識,一直都在第八識裡,若念念過濾,真如都是清淨。可惜我們沒有拿出來用,所用的都是眼前的根、塵、識,六識造作,七識思考,八識收納,起心動念都是煩惱心。

煩惱心就在十八界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不斷循環往復,心業造作種子,種子完成,就放進藏識裡。因緣若是成熟,果報就開始了,捨此投彼,由不得自己。

要知道,道理是無形,卻是用事相,我們在六識、六根、六塵中起分別心,意識讓我們的眼根緣外面的塵境,而起分別心,這都是在有形、有相,在人與事之間讓我們起心動念;起心動念,就會成為有為法。

我們的真如,就是天地間的道理,它會成就有為法。這些有相的東西來誘引我們無形相的內心,與外面的境去接觸,變成了人事物的執著。這個執著心就是煩惱,只要轉煩惱,去除執著,就是回歸真如,還是回歸道理。

每件事都不離開事相,事相引起我們的心去造作業力,完成業種,業種又成為因緣,由不得自己在輪迴中。無形道理、有形的事相,我們真的要很謹慎。

我們要「殷勤播植善種」,要播善種就要入人群中去,好好地與眾生結善緣,在人群中了解人群的煩惱,增長我們的慧命。我們看別人,更要警惕自己,就需要「修善持戒」。這是「自古來今大通自性本具」,從塵點劫以前,「大通智勝」就是我們的本性,我們有無量的智慧,無理不通達,原來的真如本性,正是我們要珍惜的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