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借有漏果 作無漏因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80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1012集

尋光明之源來意之至誠,
光速自遠不惜光年之遙,
天福非常自捨輕安之樂,
淨梵靜慮修福而來供佛。

過去,大通智勝佛說《法華經》,十六王子請法,法會之光照耀到東方世界,梵天宮殿震動,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都看到這道光,諸梵天王尋光而來。所說的就是橫遍的空間,有五百萬億諸國土之多之廣,諸梵王天各自從很遙遠的地方趕來,推尋這道光明的來源。

這道光明就是道理,是天人一直要推尋,至高無上的珍貴道理。有形的物質,他們已經享受很多了,知道天福終有享盡之時,唯有真理是永恆。真理就如一道光明,他們要去找尋這道光明的來源,也就是道理的源頭;所以,他們尋光明之源而來,意之至誠,以最虔敬的誠意,要來探尋道理的來源。

我們常說四大,其實應該是五大,除了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之外,還有「空」,就是很廣、很大,遍虛空法界。光年用來計算距離,何況是五百萬億的梵天宮殿,到底有多遠、多廣?無法計算。

「光速自遠不惜光年之遙」,大通智勝佛將要轉法輪,諸梵天王不惜辛勞,各自從很遙遠的地方趕來,共同聚集,很快的找到這道光源,表示很有誠意。「自遠不惜」,以光年計算那麼遙遠,又是五百萬億諸國土梵天宮殿,各自距離都很遙遠、地方很開闊,要集合到佛說法的道場,可見其虔誠。

梵天,就是「天福非常」,天福很大,才能生到梵天。「自捨輕安之樂」,他們本來各自在梵天宮殿享受物質的快樂,只為了追求道理,以光速的速度很快地向西推尋,十方共聚到佛的道場來,「自捨輕安之樂」。

「天福非常」,天福宏深。不過,天福再大也非永恆,他們願意捨棄輕安快樂的天福。「淨梵靜慮修福而來供佛」,梵天,色界初禪天就是最清淨無染的大梵天世界,他們修靜慮,享受禪悅之樂,這是梵天的生活。

能夠生在清淨無染的梵天世界,可見他們在人間修行,不只造福,又是持戒,持戒、造福極圓滿,才能生在梵天享受。卻為了追尋道理之光,從這麼遙遠的地方趕來了,可見道理為諸天所尊重、恭敬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