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澹泊無為 究竟寂滅

0觀看次
A- A+

 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


20150718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96集

真如妙智本來清淨無體相,
無明網不能覆蓋真如鏡智,
照了諸法平等聖凡無差別,
以其智如如境謂真如妙境。

學佛,「真如妙智本來清淨無體相」,真如智就在我們的心,真如人人本具。天地人間、宇宙天空,無不都有它的真理循環,它無體無相。佛說人人本具真如,真如無體無相。真如、真理是無為,理想也是無體無形,要再經過一番造作,叫做有為。

有為法就有造作,有造作來自於理想,理想也是來自想像。杜拜一百六十九層高的大樓,正是來自於建築師的理想,畫出人工建築。理想是空,道理也是一樣。我們的真如本性清淨無染,真如智慧不會去進行破壞性的建設,真如是純真無染,天地宇宙萬物的道理。

一切有形相的東西,譬如人是由身體各種器官構成一個人,但生理也有一個行蘊,這種生理法則隨著大自然的行蘊,而有老、病、死。我們透徹其中的道理,待人處事就能順著大自然的法則,如此,我們的心常常都很平靜。這就是真如妙智,能通達種種道理,不會去破壞。

我們若能透徹清楚了解,自然「無明網不能覆蓋真如鏡智」。不論外面環境如何無明、網路謠言漫天飛舞,都不會困擾我們的心。現在科技發達,網路社群興起,隨著人心的雜念、惡感,寫出很多虛妄不實的事,來誤導、困擾人人的心。本來網是密實的,卻是人的心鑽進網裡去;唯有人人抱持淡泊、清淨的心,外面的境界自然無法來擾動我們的心境。

這面真如的鏡子原本是很清淨,就算層層覆蓋,只要再層層掀開,鏡子依然清淨明徹,能「照了諸法平等聖凡無差別」。同樣能照任何境界,不論形相美醜,聖人或者是凡人,富貴或者是貧賤,明明歷歷都在這面鏡子裡,都是平等無差別。

「以其智如如境謂真如妙境」。學佛要能徹底了解外面一切形相的道理,一切有為法都是人去造作出來的,也都是受外面的欲牽引出我們的理想。

本來是菩提,只是一念偏差,轉成無明,無所不作。這就是佛陀要告訴我們的法,其實無明一轉就成菩提,菩提就是覺,只因為一念無明,而變成煩惱重重。人間就是如此循環,才會說六道輪迴、四生的生態。

佛法是無始無終,在大通智勝佛時代,佛法就一直流傳下來。釋迦牟尼佛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就聽聞《法華經》,不斷不斷修行,上求下化,顯相在人間。

真實無形無相是從無始的塵點劫前開始,修行所聽的法一直流傳下來,生生世世。道理是活的,佛陀所說的道理,是無涯、無邊際,所有一切的理都涵蓋在他所說的每一句話裡,總是我們學佛者心要清淨,才能大圓鏡智現。這面小小的鏡子,天體虛空,任何遼闊的境界,萬事萬物,無不收納在真妙智中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