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以法增慧報親恩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71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95集

以世道大孝報親情,
唯資於一世盡天年,
以法增慧命報親恩,
有益於萬劫離三界。

以常理來說,父母與子女的親情很奧妙、很難斷的感情。現代社會,孩子長大就離鄉背井了,只有老父、老母守著故鄉,這分親情已經淡薄了;即便父母就在身邊,老來有病也無法親自照顧,都送老人院去了,這是現代的親情。而在古代,報父母恩是天經地義,人人都應該遵守孝道。

佛法說孝是要說大孝。大孝,已經透徹人生就是因緣會合的道理,親子也是有過去的因,會合今生的緣而出生。因為來到人間,也是父母的因緣而來人間。長大學成,事業也成了,要回報父母恩情。

再怎麼孝順,就算一直待在父母身邊盡心孝養,使父母老有所終,還是「以世道大孝報親情」。孔子不也說過,養育父母,若內心不尊敬,能叫做孝嗎?若內心缺少一分尊敬,不順父母,不敬重父母,僅僅餵養父母,又與養貓、養狗有什麼分別呢?

孔夫子對這個「孝」字,教育他的弟子要尊重、恭敬來供養。不只「養」,還要加上尊重、恭敬。「唯資於一世盡天年」,再怎樣孝順,讓他這輩子衣食豐富、住得舒適心安,子女也很尊重孝順,這輩子得以享盡天年,也不過是人間的孝順。

「以世道大孝報親情」,現代人的大孝,也只是一輩子而已;佛教所說的是大孝,不只一輩子,是希望父母能得到法。再怎麼享受,若不懂道理,只是空過人生,何況又以煩惱複製煩惱呢?所以,真正的孝是要讓父母了解佛法,讓父母有機會為人群造福,時日雖然日日減去,慧命卻也能日日增長,這才是真正報父母恩。佛法的大孝,才是真正報親恩。

「有益於萬劫離三界」。讓父母這輩子了解佛法,法吸收在內心,懂得身體力行,將佛法用在人間。若能如此,就是父母自造福田,自得福緣,有益於萬劫,能夠脫離三界,才是真正透徹的孝。

再怎麼孝,也離不開老病死的人生法則;雖然父母壽命減少,卻是佛法入心,用在生活中,利益人群,體會人間道理,以增長慧命,這才是修行者的大孝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