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以如如智 契如如境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714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93集

以如如智契如如境;
以境發智以智照境;
境智冥合即是報身;
湛然寂靜志玄虛漠。

「以如如智契如如境」,日常生活中,我們凡夫有很多複雜的煩惱,只是不覺知。人人本具佛性,在我內心的真如妙智本來就清淨;若知道了,就要懂得提高警覺,時時往內自我觀照,「以如如智」,「契如如境」,回歸我們清淨的境界。

如如境,就是日常生活中種種的境界。若不用心,心就受境轉;若肯用心,已經覺悟,了解佛法,用心轉外面人、事、物的煩惱,入我們的真如。煩惱一轉成為智,轉迷為智、轉煩惱成菩提、轉迷為覺。

「以境發智」。我們若用心,外面的人、事、物無不是啟發我們智慧的資糧。慧命要從人事物中生長,就如蓮花開在汙泥中,汙泥就是蓮花的養分,讓蓮花盛開,花開果成。

從現實的境界,讓我想到,原來真如是與生俱來,就在汙泥中生長。看看人世間的濁氣很重,蓮花是否要感恩這一池污濁的汙泥,才能使蓮花盛開;汙泥也幸好有蓮花來美化,人們才願意親近蓮池邊欣賞蓮花。

佛出人間,他的心願就是度化眾生。說種種法,轉動我們的煩惱無明,叫做轉法輪;轉煩惱成菩提,轉迷為覺。凡夫的心地很乾燥,善法的種子落在大地,就如種子落在沙漠中,根本無法發芽,久而久之,這顆種子也是乾枯了。我們的心地常常有法水滋潤,法的種子若入土,才能發芽萌苗,菩提種子,菩提芽,菩提樹,成菩提林。

「以境發智,以智照境,境智冥合,即是報身」。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人間開示眾生,就是佛陀的報身來人間的目的。眾生要悟入,就要用種種的法。方便法入人群。

在日常生活中,煩惱不要污染到我們的心,非常清淨,就是「湛然寂靜,志玄虛漠」。心不受環境的污染所擾動。立志開啟我們的心,心包太虛,法遍虛空法界,我們都能透徹,叫做「以如如智契如如境」。我們的心智與外面的境界契合起來,不受外面境界擾動,發揮我們內心的智慧去付出。不論有形、無形,都是為眾生去付出。這是佛陀來人間教育我們的目的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