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陳怡君
20150712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91集
當知諸佛說法心思道同,
序中文殊引自往昔傳燈,
所化弟子今皆成佛度眾,
釋尊自述往昔續智勝之道。
無始劫以來,諸佛說法在人間,每一尊佛說法的心情都是一樣,「心思道同」,無非是為眾生。眾生煩惱無明,造業重重,覺者諸佛與天地萬物理合為一,也就是真諦。真諦覺者的心思都是一樣,佛佛道同。
回憶《法華經》的〈序品〉,佛陀講完《無量義經》,並未離座。佛陀靜坐,入定,大家也都不敢離席,還是坐在原地。佛在定中,非常安詳,曙光從東方出來,佛陀眉間放出毫光,照遍萬八千土。
佛陀在法座上顯異變相,呈現一卷離言法華。大家面面相覷,此時彌勒菩薩起身請教文殊菩薩,文殊菩薩過去已成佛,現在再來助釋迦佛的道場。彌勒菩薩了解文殊菩薩,所以起身,恭敬、尊重,請教文殊菩薩:佛陀講完《無量義經》後,入定放光,這是從來不曾有過的,到底是什麼因緣?
文殊菩薩就引述日月燈明佛的時代,無量無數劫以前,就有這尊佛出現。這尊佛原本是國王,出家修行經過很長的時間,終於覺悟成佛了,是為日月燈明佛,說法在人間。皇宮裡有八位王子也是聽聞佛法,心生歡喜,了解人間無不都是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。所以,八王子也隨佛出家了,聽佛說法,修行的過程同樣也是很久。
這當中,佛有一段時間入靜室入定了。這八位王子同樣求法心切,此時,有一尊妙光菩薩出現,承接佛的法,說法教化八王子。待日月燈明佛滅度之後,八王子得妙光開化,修行都有所成就,最後成佛者名叫燃燈佛。
這是文殊菩薩自己引述過去所看到的境界。菩薩之中有求名菩薩、有妙光菩薩,求名菩薩就是彌勒菩薩,妙光菩薩則是文殊師利菩薩。這是過去無量劫,二萬日月燈明佛的道場,最後八王子也是受度、受化、成就,將來也是成佛,這是〈序品〉中所敘述的。
現在釋迦牟尼佛在〈化城喻品〉中,也一樣敘述往昔續智勝佛之道。同樣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有十六王子,每一位王子都聽大通智勝佛說《法華經》,不只是聞法者,也是說法者;他們聽《法華經》入心,佛入定時,十六王子隨各自的因緣宣道說法,講說《法華經》,十六王子也都各自成佛了。
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敘述往昔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,同樣承受大通智勝佛的道,一路過來,就是佛佛道同。釋迦牟尼佛,在塵點劫前就已經承佛教法、聞《法華經》,最後的成就要講《法華經》。
《法華經》就是諸佛的法脈,蘊涵天地之間非常微妙的道理。道理收束起來是那麼微妙,無形無體,放開可以包容虛空法界,無所不知,無所不解。這個法,人人本具,身懷寶珠而不自覺。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