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身心不動 垂得佛智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70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86集

當知人人本有之大通,
何不審察一番無漏法,
通達淨微妙智無礙勝,
是眾生無始來今本具。

人人本具有大通智勝,這念無始以來的佛性。我們卻一直向外求,要知道那尊佛到底是如何覺悟修行成佛的?不如自己好好地審察一番,向內找出無漏法,那分人人本具的佛性。

人人都有不增不減,明明覺覺,與佛同等的佛性,清淨覺知,人人本具;我們從無始劫的無始以前,可能也在大通智勝佛的道場,卻是一念無明,起起落落、浮浮沉沉一直到現在。佛法真理常常在自己的內心漏掉了,因為外面的無明不斷覆蓋這念清淨明朗的本性,就這樣失落了。

其實佛性永遠不失,只是被掩蓋了。我們要下功夫好好地省思,從這片遼曠無涯的心地好好地找尋,找出我們這分與大通智勝佛同等的佛性。若能如此,就是「通達淨微妙智無礙勝」,找出這面清淨的大圓鏡,明朗之智就現前了。

大圓鏡智就在我們的心地。空間有多大,心地就有多廣;時間有多久,心地就有塵點劫之長啊!所以,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,在無處不在的空間中,找出這念清淨本性,找出這面大圓鏡明朗的智慧,自然就能通達無礙。這種「通達淨微妙智」,很微妙之智,就是通達一切無礙,也是我們人人本來具有。

「是眾生無始來今本具」,這分本性是與生俱來,是無始來今,從過去的過去,很長久的時間一直到現在。佛陀出現人間,他的心願就是把握時間,在所有的空間,無處不在要度盡一切眾生。我們若能契佛心智,相信佛所說一切法,法入心行在法中,入人群中結善緣,同時觀察眾生煩惱中的菩提種。

煩惱即菩提,每位眾生都具有與佛同等的智慧;我們在人群中看盡眾生相,在人群中找出這分微妙,淨而妙的智慧。別無他處可找,我們的心地就是無處不在,空間有多大,我們的心就有多廣,時間、空間、人與人之間,不離開我們的覺性本體。佛法那一分淨微妙,實在很有趣。

佛法很活潑,一點都不枯燥,愈歡喜愈覺得佛法深遠;佛法的風光就在心地風光之美!我們若能契佛心智,信受奉行,自然通達無礙。我們能通達在淨微妙智,優游法海中,那種法喜充滿。眾生無始來今本具這個心地風光,人人都擁有無限量的財富,不要輕易讓它漏失了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