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從因來果成正覺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27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77集

乘真如之道,從因來果成正覺;
應供饒益有情,三智圓融微妙;
正遍知深如海,宿命天眼漏盡;
明行足淨三業,萬行圓福慧足。

現在要開始講說〈化城喻品〉。釋迦牟尼佛說成佛因緣,就是佛佛道同,每一尊佛都是十號具足,也是佛的十德圓滿。不只現在的釋迦牟尼佛是如此,過去三千塵點劫以前,無央數劫的佛,要成佛也是如此。

〈化城喻品〉大通智勝佛,同樣也要十德圓具,十號具足。將來我們要成佛,也同樣要具足這些德與號,這是佛修行的過程,與修行的因而來果,我們必定要乘如來之道。

因,造什麼因,就結什麼果,這是很明確的道理。種一株花的種子,長出來的一定是花,種一粒豆子的種子,生出來一定是豆。絕對不會花變成了豆;豆就是豆,花就是花,樹就是樹,草就是草,各有它的因,因就是種子。

從因來果,我們修的是小乘法,就得聲聞果;修中乘,就得緣覺的果。倘若修的是菩薩,要行菩薩因,就得菩薩果。菩薩是因,菩薩的盡頭就是成佛旳果,菩薩因的過程,結果就是成正覺。

所以「乘如來之道,從因來果成正覺」,就是成佛。成正覺之後,就是應供,為饒益有情,就要應人間的供養,接近眾生。眾生對佛,有敬的供養、行的供養,眾生起敬心,受法身體力行,叫做饒益有情。「三智圓融微妙」,聽聞佛法就能得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,叫做三智圓融。

我們若要成佛,就要在菩薩道中造因,入芸芸眾生群中造福,體會因緣果報,體會苦集滅道等等道理,從菩薩道一路走過來,故能三智圓融微妙,清楚非常微細透徹的道理。

正遍知就是智慧深如海,盡虛空法界,無不了解眾生宿命。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盡明,三明六通,就在正遍知。我們若得正遍知,自然開啟三明六通,智慧如海。所以,我們要在因中不斷修到利益眾生,修到天眼、漏盡、宿命,非常微細,都能通徹了解。

再者,明行足,我們要淨三業。明行,樣樣都要很清楚透徹了解,一切全都具足,要從淨身口意三業開始,同時「萬行圓福慧足」。修行,在人群中說話,一定要說淨化人心的話,希望眾生轉迷為悟,開口無不是法來教化眾生。行,無不都是利益人群,在人群中造福。心,意,時時去除煩惱,起心動念無不都是利益眾生。

一個人的全身,行,要利益眾生,心,要造福眾生,萬行具足,生生世世不斷來來回回人間,讓我們的身心完全透徹無污染,明徹如琉璃,福與慧具足。這就是修行的過程,乘如來之道從因至果,一直到成正覺。因與果的過程,成為德而號,我們要清楚了解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