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化城喻品》 化城喻品敘因緣

0觀看次
A- A+
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26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76集

上等之機,於方便品中直說法,舍利弗得授記;
中等之機,譬喻火宅三車一乘,藥草喻平等法;
四大弟子,各得授劫國莊嚴記,佛一大事因緣。

從〈序品〉開始,佛陀發光、入定,文殊師利菩薩與彌勒菩薩互相對唱,過去日月燈明佛,佛佛都是經過無數劫修行。已為我們描述成佛時間,經過多少佛的過程,生生世世都是上求下化在歷練。希望人人記得,長時間修行的心志要堅定。

〈方便品〉中,佛說,過去三乘是對機逗教;眾生根機不整齊,佛陀耐心、愛心,運用智慧,投眾生機而說法,所以作三乘的教育。來到「法華」時,佛陀收攝過去的三乘法,說一乘;這種一乘法就是歸納於智海中,人人平等,都有佛的本覺。

佛的本覺,人人本具,人人都具足本覺慧海,無量數的智慧。有一切智、道種智、一切種智等,智慧是愈解釋愈深,深到歸於虛空法界,這又深又廣的智慧,無不收攝在佛的本性,舍利弗體悟了。

到了〈譬喻品〉,舍利弗表達出透徹了解「三界火宅」,佛陀就為舍利弗授記。舍利弗經過〈方便品〉的攝受、〈譬喻品〉的授記,這是上等根機。

看到舍利弗得授記了,中等根機如迦葉等四位從〈信解品〉開始,完全信解佛陀過去的用心,反省自己,懺悔過去空過光陰,年已老邁了,現在了解本覺慧海就是要從入人群中歷練過來,這個道理都很清楚了,所以他們做了貧窮子的譬喻。

佛陀聽了,了解弟子真的體悟了,接下來的〈藥草喻品〉,再說諸法平等,只是人人的根機差別。這四大弟子都體會了,法是平等,更具信心。佛陀在〈授記品〉就為四大弟子授記。四大弟子成佛後,「劫」是時間之長、壽命之長,國土之莊嚴等等。

《法華經》一開始,就要讓人人知道,成佛的時間要很長久。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本覺慧性,大家要更加珍惜自己本具的佛性,要很用心接受法,不只獨善其身,還要發大心、立大願。

菩薩道的起頭就是從發弘誓願開始,這個願的種子要粒粒嵌入心裡,要當自己心地的農夫,好好地耕耘自我心地。還要展開大心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福慧雙修「兩足尊」,福要足,慧要足。福就是投入人群,才能造福;慧,要在人群中才能體會。人人身體力行一路走過來。

每個人都有一大事因緣,諸佛也都有一大事因緣,人人與佛同等。我們眾生的一大事因緣,都是在懵懂中,一念無明,不斷複製,招惹很多的無明,由不得自己,不斷輪迴在六道中,這是眾生無明的一大事。

佛佛道同,佛陀的一大事是明明覺覺,要為眾生開示悟入,生生世世不放棄眾生,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去完成他的一大事因緣。

人生就是覺與迷,就如我們的手,手心是向上或者向下,就如我們的心是一念善或者一念惡,同樣都是一念心。所以,我們要趕快轉迷為悟、反惡為善,如反掌一樣,與其手心向上不斷求索,不如不斷付出,只在一念間而已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