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正行精進 習眾德本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2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71集

正行精進障道業現,
惟當自勉戒慎名利,
安然不動復須堪忍,
知重佛法習眾德本。

「正行精進障道業現」,為佛法,既是正行,也是正精進;有些人看來修得很好,言語行動寬柔,待人接物寬心,偏偏,處處受到刁難,遇到很多業力現前。

其實,正信佛法,讓我們了解因緣果報觀。佛陀所說的教法,有九部法,有十二分教,都不離開因緣果報。佛陀自己也常說,他的過去生中所造作,一念偏差,無意間的錯誤,受因緣牽引,未能消業。

又在《水懺》,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,卻是到了第十一世,很受唐朝懿宗皇帝的尊重、敬愛。他只是起一念歡喜心,驕傲的心一生,要就座時,腳稍微碰一下而已,就瘀青、瘀血了,然後腫脹糜爛,最後居然形成人面瘡。幸好在他無餘修、無間修的過程中,一點點造福的機會都不漏失,迦諾迦尊者得到他的照顧,所以他得救了。

我們要很了解因緣果報,絕對很嚴密,不會讓我們疏漏的。即便已經修行,一段一段來報,餘報未完,還是同樣要報盡。所以,我們要常常提高警覺。

「惟當自勉戒慎名利」。我們要自勉勵,還要提高警覺。我們要很謹慎,時時要與人結好緣,不要有這分驕傲,貪、瞋、癡、慢的習氣。我們要自我警惕,時時安然不動。

「復須堪忍」。萬一過去生中,在人群中有什麼讓我們不如意的,或者受到欺壓,被造謠,或者招來嫉妒,我們要用很開闊的心,安忍不動,「復須堪忍」。一切的煩惱如一陣無明風,一吹就過去了,不需要將這種無明煩惱放在心裡,時時要培養對人的尊重。

「知重佛法」,我們要尊重佛法。佛的教法,輕輕地說,我們要重重地放在心裡,要很重視,要尊重。「習眾德本」,我們要不斷修德。要在人群中學出尊重的道理,表達在我們的身與心。法入心,但要表達在行動中,叫做德本。

現在的社會,我們待人接物要有倫理,工作也要有倫理。人群中的組織,工作要負起責任,懂得尊重,這也是德本。不要以為我入佛堂來,拜佛、聽法,才叫做修行。

我們要很重視因緣果報,行六度,不要忘了四修法。時間是分秒過去,五濁惡世如波浪、海嘯一樣,一波一波襲捲而來,我們要提高警覺,還要戒慎虔誠,「惟當自勉」,要自我勉勵,要戒慎,不要被名利沖昏頭,忘了禮節、規矩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