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安忍不動 神智豁達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19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69集

安忍不動心修定正念,
入不思議境慧心安法,
神智豁達能解諸經論,
義法辭樂辯才四無礙。

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,安住我們這念心;心若沒有安住,要如何修呢?所以,我們修行,必定要將心安住在忍。堪忍世間,我們在這個堪忍的娑婆世界修行,忍中之忍,還要安忍不動;不論任何境界,我們的心都如如不動,不受人我是非所擾動。

「修定正念」。我們時時心要定、心要靜,心定就是思惟修,不間斷地思惟世間法、出世間法。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、處事方法,都要好好地思惟修。

「入不思議境慧心安法」。我們的身心無時不在這種不思議的境界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,待人處事等等,都要有那種開闊、靜寂清澄,心靈境界不會被人事物所擾動的慧心。

所以「神智豁達」,精神、智慧時時都很開朗、很豁達,一切都是通達無礙,心如虛空,沒有東西能障礙它。「能解諸經論」,千經萬論已經入我們的心來了,「一理通,萬理徹」,還有什麼煩惱呢?我們自然得「四無礙智」。

也就是「義無礙」,對諸經論義,我們都通徹了解。因為法已經入我們的心了,在心裡已無障礙,自然就不會受外面的煩惱所染著。

「法無礙」。一切法皆空,但是真空還有妙有,我們慧心安住的法,就是妙有。還有「辭無礙」,我們不只了解其中經義,若有人問起,我們能夠將法化作語言,用多種語言隨機施法,這是文辭語言無礙。

還要「樂說無礙」。因為我們對佛法道理,世出世法,都已經很清楚,文辭也很充足了,面對剛強眾生或者外道要來辯論,我們有無礙的辯才,用至誠的心,誠之情誼,教之殷切,同樣說得他心服口服,此即樂說無礙。

義無礙、法無礙、辭無礙、樂說無礙,這叫做「四無礙智」。我們必定要安下心來,用安忍不動的心來受持佛陀的教法。安忍,不只是在修法中;入人群中,也要用安忍不動的心。芸芸眾生,苦難無涯,無邊際的苦難眾生,每個開闊的空間就要有菩薩緣苦眾生,發大心、立大願,入人群去付出,必定要安忍不動的心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