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法華經 授記品》 奉覲諸佛 具菩薩道

0觀看次
A- A+

繪圖/黃逸樵;錄音/人文志業廣播部 張嘉玲


20150611證嚴上人講演《法華經》/大愛臺《靜思妙蓮華》962集

奉覲供事多佛契佛智德,
聞多妙法深解法入心,
靜思惟修堅定心力行,
修持恆心歷經億萬劫。

佛陀授記諸弟子修行成佛,要經過很多的佛,不論是三百萬億佛,或者八千億佛,或者是二萬億佛,這都是佛的弟子修行的過程。修行過程就是因,最後結果成佛,需要很長久的時間。

「奉覲供事多佛」,要能值遇佛世很困難,能夠值遇佛世,親近佛的身邊,又能親自供養佛,為佛做事;愈是在佛的身邊,愈有機會了解佛所說法,「契佛智德」,能夠契合佛陀的心智。佛陀所修的德行,他們愈能深入,愈能了解。

這些人有這種福,奉覲承事諸多佛,佛的心、智德都能了解,是因為「聞多妙法」;聽佛陀所說的法,一次次不斷地薰修,深解法愈是入心,對法的了解也愈來愈深。

禪定,另名「靜慮」,靜靜地思惟、考慮,稱作「靜慮」,另外一個名稱叫做「思惟修」。所以,靜慮、思惟修,都是禪。「禪」就是「定」,專心定力,叫做「靜慮」,也是「思惟修」。法入心,堅定這念心力,我們的行為、我們所造作的,都沒有離開過靜慮。經過思惟,我們的定心力所造作的,就是行菩薩道,利益眾生。這就是思惟修,定心力的行為。

依此修持,恆心歷經億萬劫,好好地思惟,無論多久的時間,心就是很定,定中作為。常常都說,修行在生活中,一切的造作無不都是教育人。

「修持恆心歷經億萬劫」,佛陀為弟子授記,是因為弟子長久的因,修因記果,受記來自弟子長久時間修行的因,結果應該是成佛。

可見,成佛也要經過長劫的時間。但若我們能將人人當作佛,對人人都生起感恩、尊重與愛的心,苦難眾生現在受業報,受一分的苦,就消一分的業,有因緣聽到佛法,他們也有機會修行造福人群。

如同尼泊爾強震過後,慈濟人不只展開救災,同時也啟發他們的愛心;推動「竹筒歲月」,人人每天一點點的付出,也能與很多人結善緣。所以,苦的業過去了,善的行為、動作開始了,他們也有成佛的機會。修行,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。

(整理/釋德清、明漠)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